想当年,1976年毛主席走后,大伙儿心里都空落落的,老想着能再瞅瞅他老人家的模样。嘿,你猜怎么着?这事儿还真给圆上了,全靠电影电视里的形象。
话说1966年,古月(那时候还叫胡诗学)在昆明军区文化部当干事呢。有一次坐火车,被一个大哥认出来了,说他长得跟毛主席一模一样。古月一听,回去就开始琢磨,还学起了毛主席抽烟的样儿。同事们一看,惊呆了:“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毛主席嘛!”
到了1978年,全国都在找像革命领袖的人来演戏,尤其是像毛主席的。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合适的,结果有人提到了古月。胡可院长一听,立马带着人跑到昆明去找他,一看就高兴了:“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吗!”
到了1983年毛主席90岁生日,中央歌剧院排了个《长征》的歌剧,主角就是古月。排练时,他还被请到杨尚昆副主席家里做客呢。杨副主席给了他两个小窍门,结果古月照着做了,演出效果特别好,观众们都喜欢,还多演了十多场呢。
这事儿告诉我们,机会有时候说来就来。要抓住机会,除了要有勇气,还得不断努力和学习。古月能演好毛主席,不光是因为他长得像,更重要的是他用心去琢磨角色,不停地磨练演技。咱们也得学学古月,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得用心去做,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