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一夜鱼龙舞

上观新闻 2025-01-26 13:49:51

去年一场冻雨,温度骤降,刚开的梅花、山樱花都被包裹在冰雪中,时间仿佛也凝固了。前几日还在融融春光里的早油菜,此时正斜倚在倒春寒里。我们的车子从徽州古城往汪满田村奔驰。进入盘山公路,车子时开时停。

下午四点多我们入村,只见布射河穿村而过,流入练江,再汇入新安江、钱塘江。河道旁有两条跃起的巨型鲤鱼雕塑,一大一小。村中步道干净整洁,布射河呈阶梯式筑了几道浅坝,7座小桥连接着两岸,有水泥桥、石条桥,也有石拱桥。下村口的松源桥,一头是关帝庙,另一头是红军烈士纪念碑。汪满田村在革命战争时期是皖南游击队的根据地。至今村中还有九十老叟为烈士守陵,陵园柏树青青,绿水长流。

沿河而上,两旁人家参差,往来游人如织。有举小鱼灯者欢欣雀跃,有着古装者云肩香襦、簪花饰珠,面若桃花。村里有六个鱼会,分别是祠堂鱼会、祠堂分鱼会、上六家鱼会、田街鱼会、里村鱼会、柏枝园鱼会。每个鱼会都有年轻人在显眼的地方贴红纸告示,抢当“鱼头”,承担筹款、组织人员、请师傅扎鱼灯等事务。有了前期的筹备,才有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的嬉鱼灯年会。汪氏祠堂里,师傅将鱼头、鱼身、鱼鳍、鱼尾分别用铁丝塑形固定,再用棉布将各部分糊紧,最后描线开脸、上色、组装。我们能插上手的是用五彩描绘鱼身。只有三年以上的毛竹,韧性和硬度才适合扎成鱼灯的鱼骨。汪氏老祖宗们可以扎到长10米的大鱼,需要20个人才能嬉得动。

这次的大鱼灯长8米,高3米左右,需要16人才能抬起,前有引者一名,鱼身左右各需7人,鱼尾转弯掌舵需要一人。看着眼前蓄势待发的大鱼,自然想到了电影《大鱼海棠》里面的“鲲”。鲲漫游于无边的大海,而眼前的大鱼蛰伏于山野,游弋了数百年。在年兽出没的夜间,护一方百姓平安。而“嬉鱼灯”的起源,可追溯到村头西山降上的大石头,它平滑如镜,被认为是火镜,古时村中民宅多为木质,存在火患,村民便取“水克火”之意,用鱼灯游村祈求平安,祈福新年风调雨顺。

夜幕降临,两岸灯火璀璨,此时的汪满田村人山人海。民居楼上锣鼓响起,鞭炮声、烟花声此起彼伏。各鱼会点燃大鱼灯肚子里的百余支红烛。村里若有娶新妇之家,都会自愿出钱为本祠堂鱼灯点烛,宴请抬鱼灯者,祈愿早生贵子,年年有余。

祠堂门口的桥是嬉鱼灯的起点,为首的是祠堂鱼会的鱼灯,其他鱼会的鱼灯依次排开,各鱼会的鱼头拿着松明火把,领着各自的大鱼灯开始嬉鱼,每盏大鱼灯后皆有细锣细鼓助威,最后是孩童们提各式小灯跟随。我们拿着购买的小鱼灯走在队伍里。每到一户,大鱼灯放慢脚步,户主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大烟花,绚烂绮丽的烟火照亮夜空,一家老小手持香火对着大鱼弯腰行拜。每一盏鱼灯经过宗祠时都要点头摆尾三次,行至柏枝园坦上,鱼灯要依次打转,谓之“滩花”,寓意产子,兆村族丁旺。

鱼灯队伍很快壮大。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方言和抬鱼的老乡商量了几句。我和朋友替下两个位置,老乡一边跟着一边大声说“注意转弯”。抬起鱼灯的一刹那,我扎扎实实感受到了鱼灯的重量。旁边呐喊欢呼的人群、密集的鼓点让我心生一股力量,抬、抓、刹、转弯,惊险不已,又兴奋不已!我也喊着号子,仿佛是个嬉鱼灯的老手,心中涌起久违的感动,火树银花,一夜鱼龙舞。

0 阅读:4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站上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