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里的狐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6 15:31:21

流感来势汹汹,就连号称“百毒不侵”的小茶也中招了。感冒的症状出现之前,她和我站在文学沙龙宽大的飘窗前,一边欣赏对面山坡上的树,一边聊着她手里拿的《伊索寓言》。

初读《伊索寓言》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寓言里忠实的牛、狡猾的狐狸和奸诈的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伊索——这位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的古希腊人,也成了我的崇拜对象。生活在小亚细亚的伊索身份卑微,是萨摩斯岛上雅德蒙家的一个奴隶,多次被转卖,但他知识渊博、智慧过人,脱口而出的寓言故事既妙趣横生,又饱含哲理。

其实《伊索寓言》并非伊索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口头文学的方式集体创作的。当然,伊索也是主创人员之一。后来,人们又将印度、阿拉伯地区的民间传说及基督教故事收入《伊索寓言》,使之成为一部古代寓言汇编。这些寓言故事之所以聚拢在伊索名下,一是因为他在寓言创作方面成就卓越,二是因为人们对他存有好感。

伊索在他的寓言里经常讲到狐狸,狐狸的智商很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题为“乌鸦与狐狸”的寓言——狐狸用花言巧语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语文老师说,狐狸虚伪又狡猾,用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小茶听了我的转述,阴阳怪气地大笑起来。她一点儿都不反感狐狸,因为狐狸聪明、机灵,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哪怕是再棘手的事情,也能轻松搞定。《狮子、狼和狐狸》里,狼以谗言离间狮子与狐狸的关系,试图借狮子之手除掉狐狸,狐狸得知此事后,不动声色,大张旗鼓地为狮子寻找治病良方,逐渐消除了狮子对它的不满情绪。最后,它找到一个根治狮子顽疾的偏方,但这个偏方需要一种药引子——狼皮。就这样,狐狸不仅保全了自己,还把阴险歹毒的狼送上断头台。小茶说,江湖险恶,假如没有这样的生存智慧,随时会沦为别人的盘中餐。

若说狐狸的“生存智慧”,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明哲保身,二是精神胜利法。狐狸从不参与动物之间的战争,不管谁跟谁开战,它都冷眼旁观。如果没心情观看,就安安静静走开。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将有类似行为的人称作“看客”;以网络语言来形容,他们是“吃瓜群众”。这种人不够积极、阳光,不会“路见不平一声吼”,很难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因如此,他们顺理成章地避开了危险。此外,狐狸很懂得自我安慰。《狐狸与葡萄》里,一只狐狸觊觎阳台上挂的一串葡萄,但它绞尽脑汁也无法够到。它便说:“那串葡萄还绿着呢,酸得很嘞。”然后,就心安理得地放弃了。

我和小茶闲聊的时候,她的鼻音越来越重,随即开始流鼻涕,纸巾用了一张又一张。她没有痛苦的表情,也不觉得尴尬,擦完鼻涕,就窃笑一下,似乎这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我说:“你知道最早把《伊索寓言》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是谁吗?”她怔怔地看着我,试探着答道:“是郑振铎先生吗?”我说:“没错。郑振铎先生年幼时家境贫寒,衣衫单薄,冬天总是流鼻涕,所以得了个绰号——鼻涕佛。现在,你也‘修炼成佛’了。”小茶幡然醒悟,迅速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见势不妙,我试图遁形,但后背依然中了一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