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1月24日电(蒋雪林罗先彬)近期,广西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分别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灵渠也成为继桂林漓江之后,国际旅游名城桂林第二条获此殊荣的河流。桂林市政府副市长龙杏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桂林致力于探索历史遗产保护协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模式,指导灵渠有序保护与开发。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桂林出台《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制定《灵渠保护规划》《灵渠保护管理规划》等政策文件,实施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29亿元开展灵渠护堤固岸工程,修复堤岸16.9公里,覆盖面积达69.86公顷;投资5亿元开展渠道修缮工程,总长46.4公里的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新建生态护岸超过60公里,灵渠自然岸线率达98%以上。桂林累计投资2.4亿元实施灵渠补水工程,保障渠道基本生态用水和灵渠南渠12.5公里河段的全年通航能力。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投资1750余万元在灵渠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套;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应用面积达6万亩。
该市通过深入挖掘并创造性地发展“湘风漓韵”文化资源,进一步展现灵渠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灵渠“活态遗产”的非凡价值,开辟出一条人文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全新发展道路。成立灵渠博物院,全面加强灵渠水利、军事、交通等历史功能价值研究。建设湘漓秦汉文化特色主题城镇等特色小镇,形成灵渠文化旅游示范带。挖掘灵渠文化资源,完成以秦文化为主题的秦始皇铜像广场、马援广场、秦兵广场等工程,丰富与延伸灵渠的历史文化内容。桂林市和灵渠博物院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
桂林还创新旅游模式,巧妙融合灵渠水利技术与秦汉文化精髓,开创性推动灵渠景区“旅游+生态”“旅游+水利”“旅游+农业”等多元化模式蓬勃发展。通过灵渠精湛的水利技术与灵渠博物院全面的展示功能,携手国内众多高校,共同建设教育基地,精心打造水利工程科普游等一系列研学精品。打造了“湘风漓韵”乡村生态旅游区,全方位带动灵渠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灵江三花特色小镇、灵渠人家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以生态助推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2024年,兴安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消费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接待游客1019.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0%;旅游总收入103.61亿元,同比增长11.8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