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

人民看点 2025-01-27 06:06:34

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27日

第08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将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紧跟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聚焦“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优化投资模式构建“未来城市”新生态

2024年12月28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投资在北京打造的商业项目——北京石景山和美汇(简称“和美汇”)在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正式开业。和美汇是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汇集了60余家品牌,集购物、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辐射人口近50万。

中交集团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依托石景山区的山水生态优势与地缘交通条件,与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促进区域城市更新项目的“投—建—运—管”全链条资源协同,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由中交投资牵头统筹管理,于2020年9月正式签约,目前已实施了包括和美汇、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中交营·天泰山自然营地、五里坨便民服务中心等20余个子项目。4年来,中交投资围绕“城市运营总承包商”的定位,统筹推进六大业态有序实施,让项目实现“从不可能到可能”“由难实施向可实施”“由可实施到创标杆”的“一年一个样”蜕变。

近年来,中交集团深度参与各地城市项目,创新优化投资模式,因城施策,构建“未来城市”新生态,以打造“大城市”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中心,巩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投资实施了上海凤溪社区“城中村”改造、宁波奉化中交未来城建设、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国润电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等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开发项目,探索形成了一套集规划、造城、注能、运营于一体的商业模式。

中交集团所属中交城投依靠中交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量身定制了涵盖“投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产业发展服务”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宁波奉化中交未来城区域内已建成科普中心、滨江生态公园、奉心湖等40个精品工程。8年来,中交未来城坚持产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导入了中交·壹里科创云廊、联东U谷·宁波中交科技产业园等5个土地类产业项目,宁波·上海产业转移双创示范基地等3个平台类项目,累计完成产业投资43亿元,吸引人才200多人,预计新增岗位4000个。

截至目前,中交未来城投资建设了商业综合体、产业园、生态公园、学校等40个子项目,完成基础配套投资超120亿元,产业投资超40亿元,带动区域内房地产投资约145亿元,区域内累计投资额近300亿元,助力奉化重塑区域地理与经济布局,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勇当行业标兵延伸“大交通”产业链

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冰川广布,盆地与山脉交织错落。3000米海拔之上,中交集团自主研制、为新疆天山胜利隧道量身打造的硬岩掘进机“天山号”和“胜利号”从天山山脉南北两侧同时向中间掘进,最快时一天可掘进33.16米。

2024年12月30日,工期历时4年的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简称“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通,从此,穿越天山的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到约20分钟。中交集团就此刷新了贯通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纪录。

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乌尉高速公路全长近320公里,是G0711线乌鲁木齐至若羌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条天山南北资源互通大通道全线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尉犁将缩短里程约170公里,车程将从7小时缩至3小时左右。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央企,近年来,中交集团坚持做强做专“大交通”主责主业,坚定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在“大交通”领域勇当行业标兵,投资建设了乌尉高速公路等多个重大交通项目。中交集团紧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大枢纽、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物流网络建设,全面聚焦“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后的项目库,分区域梳理穿城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繁忙路段提级扩容、干线通道、过江跨海等关键性工程,在重大交通战略工程承揽、高端项目经营、现汇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

2024年8月,中交集团所属中交路建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相继中标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项目(简称“秦沈项目”)和G76厦蓉国家高速公路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与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打捆特许经营项目(简称“贵都扩容工程与榕融高速项目”)。秦沈项目路线全长239公里,估算总投资为282亿元,合作期为29年,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模式。贵都扩容工程与榕融高速项目估算总投资约288亿元,合作期为40年,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交集团在“大交通”领域巩固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加强技术攻关匠心铸造“大国重器”

中交集团的发展与重大装备密不可分。历经120多年的发展,中交集团已经成为港航疏浚、海洋重工、超级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近800艘各种类型水工船舶、6万台套陆上装备资源是中交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显著特征。

中交集团投资建造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天鲲号”,以及世界领先、代表国内现役最高水平的自航耙吸挖泥船“浚洋1”等疏浚船舶;自主研制1.2万吨全回转起重船“振华30”、世界首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200立方米斗容抓斗船“金广”等重大船舶装备;全面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匠心铸造“大国重器”。

2024年,为推动重大工程装备有效投资,中交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与9家海洋工程中央企业联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24家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民营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项攻关,开展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等技术研究,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化“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系统;组织开展大型打桩船超大超长油缸研发,打破了我国大型打桩船油缸V组密封、关键轴承织物衬垫原材料、活塞杆激光熔覆涂层材料等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超大超长油缸技术水平提升和国产化替代。

2025年1月5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投资的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顺利交付。“二航长青”刷新了打桩船、打桩船主油缸两项装备的世界纪录,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体现。“二航长青”采用了由中交二航局牵头研发的全球最大液压油缸,实现了超大超长油缸国产化替代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超大超长油缸的自主研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大型海工特种装备的创新实力。

2024年,中交集团投资建造的全球最大暨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鲟”、5500吨起重船“二航卓越”、5000吨起重船“三航翔安”等重大装备陆续建成使用。这些重大装备的建成使用,将有力推动中交集团装备更新行动落地,助力中交集团当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在推动装备更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交集团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会,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主动作为探索新路径,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8个产业方向25条赛道上不断扩大自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与此同时,中交集团高度重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多措并举,走出了推动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的中交实践之路。

未来,中交集团将砥砺奋进、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中交贡献。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