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机器人”微创手术助力,86岁食管癌患者今天出院啦

钱江晚报 2025-01-27 16:21:22

浙江大健康

明天就是除夕夜,回家过年是每个人心之所念。对许多患者来说,能在节前出院回家,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与庆幸的事情。

1月27日(今天),86岁的陈阿公(化名)术后恢复良好,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而在一个月前,因为老人被诊断出恶性肿瘤,一家人愁云惨淡,不得不面临艰难抉择。

一个月前,86岁的陈阿公(化名)感觉吃东西总咽不下去,且这种感觉持续在加重。家人忧心忡忡,赶忙带他前往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检查结果犹如一记重锤:距门齿30-37cm食管中下段鳞状细胞癌,这令一家人心急如焚。听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范军强主任医师医术精湛,他们第一时间带着陈阿公来到范军强主任的门诊。

范军强仔细看过陈阿公的胃镜报告后,认为应立即完善增强CT和全身PET-CT检查,以明确肿瘤位置以及是否有无局部和全身转移。随后的PET-CT结果提示:考虑纵隔1R-2R区一枚肿大淋巴结有转移可能。

“目前患者没有明确的远处器官转移,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来看,也不需要新辅助放化疗去缩小,可以考虑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范军强向陈阿公家人们解释。

但老人家已86岁高龄,能扛得住这么大的手术吗?

“86岁并不是我们接诊过最年长的患者。如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最先进的微创手术器械‘机器人’,特别适合像老人家这样的食管癌患者,在胸腔内游离食管和清理淋巴结时能尽量避免对食管、血管、神经的损伤。”在范军强的建议下,陈阿公和家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范军强带领团队通过机器人辅助的方式,为陈阿公实施了“三切口”食管癌(Meckowen)根治术。

手术中,他们完整切除食管肿瘤,随后将患者的胃游离并制作成“管胃”,小心翼翼地牵拉至颈部与“健康”食管完成吻合,同时仔细清扫了纵隔和腹部的淋巴结。

凭借高超手术技术及机器人机械手臂的精准辅助,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几乎未见出血,重要神经也得到了妥善保护。

“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一定要密切留意是否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范军强嘱咐患者家属。

术后第二天,在护工的陪伴下,患者便开始尝试下地行走,积极进行“快速康复”训练。

令人欣喜的是,86岁高龄的陈阿公并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愈合状况良好,也没有出现吻合口瘘、乳糜胸等问题。术后第三天,陈阿公就开始尝试自己喝米汤、牛奶等流食,术后一周,身上的胸腔和腹腔引流管已全部拔除。

今天,陈阿公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他和家人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科普+

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其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典型特征,同时还可能出现胸痛、呃逆、体重下降等症状。目前对于早期食管癌可以考虑直接行手术治疗,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先行新辅助放化疗或联合免疫治疗将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远期预后。

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手术方式可以选择:一切口食管癌根治术Sweet、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或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Meckowen,其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更广泛的暴露范围,且吻合口在颈部,可以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食管癌怎么预防呢?

建议一、烫食少吃、烈酒少喝。食管癌,一直是我国的高发癌症,这与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都有很大关系:“趁热吃”“无辣不欢”……长期吸烟和长期大量喝白酒,喝过烫的茶、吃过烫食物,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长期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都是食管癌的影响因素。

建议二、腌菜类少吃,亚硝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之一,它在酸菜等食物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过量食用酸菜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

建议三、不吃发霉食物。研究发现食用发霉食物可增加食管癌发病率。

建议四、注意遗传倾向,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比较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建议五、注意食管病变,如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溃疡、白斑等均被认为可发展成食管癌。

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机械臂及成像系统组成。与传统的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高分辨率的立体3D腔镜可以将手术视野影像放大10到15倍,此次范军强主任所操作的达芬奇机器人,其仿真手腕可以540°旋转旋转,突破了人手的局限性,比人手更灵活、更准确,特别适合在狭窄的手术空间进行操作,且避免了人手的颤动,更好地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相关临床数据显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后患者可能实现更早出院,更少并发症,快速康复。

0 阅读:8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