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韩多峰去看望被俘的王耀武,王耀武不服气地说:“这一仗,吴化文把

史行途 2025-01-27 23:49:15

1948年10月,韩多峰去看望被俘的王耀武,王耀武不服气地说:“这一仗,吴化文把我给卖了。” 韩多峰是西北军老将,1945年9月,他随李延年部进入山东。到达济南后,韩多峰目睹前来接收的国民党军政官员的丑相,他们无不为自己的房子、票子、车子等在明争暗斗。韩多峰心灰意冷,索性主动辞去军政职务,不再过问国民党的事情。 1947年,第二绥靖区长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多次请韩多峰吃饭,还几次到韩多峰家中交谈。王耀武提出,由他向蒋介石推荐,让韩多峰出任潍坊城防警备司令,王耀武还承诺,只要韩多峰肯出山,可以把吴化文的部队调给韩多峰指挥。 在1946年9月,冯玉祥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赴美考察,韩多峰去送行时,冯玉祥叮嘱他说:“内战已不可避免,我们切不可卷入。” 因此,在王耀武多次邀请下,韩多峰都是婉言推辞,最后说:“我老了,在山东抗日中也打残了,还是办教育为好。”之后,韩多峰担任了一个工商学校校长和一个育幼院院长的职务。对此,王耀武虽然心中不悦,但是倒也没有为难这个山东老乡。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王耀武化装后带着几个亲信逃走,在寿光县被当地民兵俘虏,并审问出了身份,之后王耀武被押到益都附近的一个临时战俘营。 解放军进入济南城后,华东野战军军运部长刘贯一到济南来找韩多峰,两人一见如故。因为早在1928年刘贯一就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做过工作。 刘贯一约韩多峰去益都见华东野战军首长,他们乘坐解放军刚缴获不久的美制十轮卡车,于当晚到了益都,当时白天国民党飞机沿胶济线公路不停地扫射、轰炸,沿途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1948年10月14日下午,陈毅司令员接见了韩多峰,陈毅开玩笑地说:“听说王耀武闹情绪,你劝劝他,饿坏了身子莫说解放军不给他饭吃。” 在场的众人都笑了,刘贯一又提出让韩多峰去劝说王耀武时,希望他能对蒋管区发表一次广播谈话,韩多峰欣然同意。 第二天上午,当韩多峰到达关押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的营房门口时,看到了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写的对联,很有意思,上联是: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下联是:早出去晚出去早晚出去。据说,这个对联还是王耀武写的。 陪同韩多峰的解放军干部说:经过短期学习,他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很快,已开始相信解放军的政策。上联的意思是:国民党必败,国民党的将军早晚都将被俘。下联的意思是:相信解放军早晚一定会释放他们出去。 韩多峰走进关押王耀武的房间,说:“我是专程来看望你的。” 当只剩下韩多峰和王耀武两个人时,王耀武说:“是他们(指解放军)派你来的吧?” 韩多峰说:“也对,不派我来,我怎么能进了这个门呢?”韩多峰的坦率使王耀武没了戒心,他一屁股坐在床沿上,低头叹气地说:“秀岩(韩多峰的字),我知道你在解放军里有不少朋友。我是不行了,我的家属和小女儿都已南下,如果今后有机会,请你捎个信,让他们好自为之吧!” 王耀武当时的口气就像是要永别,韩多峰把陈毅司令员转告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并说他的生命安全完全有保障。 这时,王耀武他才半信半疑地说:“解放军真的不杀我吗?” 韩多峰又问:“你吃得怎么样?” 王耀武说:“还好,解放军确实真是优待俘虏。可是我吃不下去。” 韩多峰说:“我把底都交给你了,这下你准能吃得下。你还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我可以替你转达?” 王耀武说:“除了吃饭时有热水外,平时没有热水,想请你给我买个暖水瓶。还有就是晚上起来有些冷,能不能弄件棉大衣披一披?” 韩多峰听了后,立即到街上买了一个暖水瓶和一件黑色的棉大衣给王耀武送去。王耀武感动地流了泪,说:“真不好意思,劳老前辈的大驾。”其实当时韩多峰也不懂,这些事本来对陪同人员讲一声就行了。 在这之后,韩多峰又多次去关押王耀武的房间同他谈话,争取让他对蒋管区发表广播谈话。王耀武开始不肯,他说:“军人以死报国,在电台上讲了,没脸见人。” 韩多峰说:“这又不是抗日,你报什么国?打内战是报蒋。解放军说的话十之八九都办到了,去年点了你的名‘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今年就实现了。” 说到这,王耀武立刻截住韩多峰的话,苦笑着说:“还有就是打到南京去,捉老蒋了。” 对于济南一役的失败,王耀武内心仍有不服,提及吴化文出卖了他,韩多峰说:“你真可谓糊涂一时。就算吴化文不投降,你一个飞机场,老蒋能给你运多少兵?” 王耀武叹了口气说:“是啊,老蒋不给我许愿,我也不敢守济南。” 韩多峰说:“你在电台讲几句,让南方的家属子女听到也好知道你健在,现在南京报上说你以身殉职了呢!” 王耀武又是一阵苦笑说:“我料到他们会这样报道的。关于广播的事,我再想想吧!” 不久后,王耀武同意了播音,大意是:“我是王耀武,我被俘后解放军对我很好。希望弟兄们放下武器不要再打了。”蒋介石在听到王耀武的广播后,踢翻了收音机,气得脸色发白心跳加快。

0 阅读:1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