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冰场的浪漫往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9 15:31:49

▌邱崇禄(北京)

1927年萧淑芳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

1935年1月6日《世界画报》刊发夏承楹、夏承楣兄弟两人在北海冰场上的合影(穿西装者为夏承楹)

1939年林海音在北海公园冰场

北海冰场是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一百年前,自北海公园开放后,这里的冰场就成为京城百姓冰上嬉戏的好去处。北海这片广阔的冰面上,也留下了数不尽的浪漫往事。

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记载了皇室在西苑三海冰戏的场景,“至冬冰冻,可拖床,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积雪残云,点缀如画。”

清代,从顺治元年起,朝廷形成了一个在冬季独特的军事竞技项目,以保持其持久的战斗力,叫做“大阅冰鞋”。每年严冬“三九”的第六天,皇帝率文武百官到北海,检阅“八旗冰鞋营”。乾隆时,冰嬉作为军事典礼被正式确定下来,每年冬季在太液池举行规模盛大的冰上活动。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这年冬天,清王朝举办了冰嬉大典。

由于皇家的推动,冰上运动在北京落地生根。进入民国之后,民间的冰上活动更是如火如荼。1925年8月1日,北海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年冬天,一位叫文实权的人,声称“自幼便习滑冰,十二岁时曾在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驾前恭备冰嬉之差”,他在北海白塔北部漪澜堂前的冰面上开辟了一块冰场。由于北海冰场在清代是皇帝冬季检阅八旗兵的地点,老百姓对此充满着神秘感,因而北海冰场一开放,一时人潮涌动。

当时的《顺天时报》对这块冰场还有报道:“该处冰场周围以芦席作栏杆式,外并以席作墙,以示界限。依近栏杆各设短兀,以供参观者之休息,场中设柱数根,上系以绳,加以万国旗,中复以绳继系之,其外则为踏冰者之行径,围中并无一人,踏冰者按周游行,极为整饬,其布置颇为得法。”

1926年1月31日,在北海公园漪澜堂举办了一场化装溜冰大会。此次大会“观者数千人,比赛人数一百三十余人。中外男女各半,怪装异饰,无奇不有,或捉襟见肘,或腰大盈丈,更有西妇九人饰马牛羊兔之属,观者无不捧腹。最奇者,饰火锅、白菜、莲花、蝴蝶、汽船、印度妇人等等,使人绝倒。”

次日,《晨报》对化装溜冰大会进行了更详细的报道:“此次与会比赛,其装束奇异者,均有奖品,故凡与会比赛者,不吝破资,具备奇服异装以博赏心,男女各半,衣冠华丽,无所不有。西妇方面,除九人饰牛羊马或兔令人捧腹不计外。中妇方面服装奇妙,尤以粤人张女士之饰蝴蝶,及某女士之饰印度妇,尤为妙绝。男人方面,有某君所饰欧洲七代之武士,又有饰莲花游船等,亦均有可观……如斯盛会,琼岛为之生姿,瑶池为之增色,洵为北京各年冬令所未有之盛事。”

此后,举办化装溜冰大会的传统,在北海冰场一直延续了下来。陈宗藩在《燕都丛考》中也记载:“而近年漪澜堂、五龙亭左右,各设冰场,以为滑冰之戏,事实沿旧,不知者乃以为欧美高风,青年之人,趋之若鹜。化装竞走,亦足以倾动一时,较之他处人造之冰场,夐(xuàn,营求之意)乎胜矣。”

当时北海冰场最为火爆,皆因冰场养护得法。据记载,当年,每晚关门之后,工作人员用大竹扫帚清除冰渣,再补一层水。经过一晚低温冷冻后,冰面重新变得平整如镜。高质量的冰面引得滑技高超的冰友纷至沓来。因而在北海冰场聚集了当时北京滑冰最好的一批人。

民国时期,北海冰场上常出现两位表演“朝天蹬”“仙人指路”“猿猴献桃”“鹞子翻身”等高难度动作的白髯老翁。一位叫齐子林,一位叫吴桐轩。他们出生在清朝晚期,齐子林比吴桐轩大9岁,两人都是在10岁左右开始练习滑冰。齐子林喜欢穿清朝老式冰鞋,吴桐轩喜欢穿进口冰鞋。两位冰上老将所表演的中国式溜冰技巧与武术动作结合起来,场面火爆,常常使围观的人们惊叹不已。

1935年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参加这次比赛的有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等七个省市的代表队。比赛项目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3个大项16个小项。

萧淑芳代表北京一举夺得女子花样滑冰冠军,她的妹妹萧淑庄代表河北参赛,获得了第四名。

萧氏姐妹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萧友梅先生的侄女,姐妹当中最负盛名的当数画家萧淑芳。

萧淑芳1911年出生于天津,1920年随父亲萧柏林举家迁到北京,1926年进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洋画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中央美术学校任教授。

当年,萧氏姐妹是北海化装溜冰大会的常客。早在1931年1月,北海冰场举办的化装溜冰大会上,萧淑芳、萧淑庄和萧淑熙三姐妹都来参加,萧淑芳、萧淑庄还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名。

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萧淑芳,对滑冰一直情有独钟。上世纪五十年代,萧淑芳接连画了多幅以滑冰为主题的作品:油画《北海溜冰》《北京冬季的什刹海》,国画《北海溜冰》,国画稿《北海滑冰》,水彩画《冬天的北海公园》《滑冰》等。一直到晚年,萧淑芳还保留着当年穿过的冰鞋。

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的华北运动冰上表演大会上,获得花样滑冰男子组第二名是夏承楹。他是当时著名学者夏仁虎(清末举人、做过北洋政府的国会议员、官至财政部代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的六公子。

当时,夏承楹在《世界日报》当记者,同时也是个体育迷,对滑冰、台球、排球无一不通,其中最擅长的莫过于滑冰。1937年1月30日,北京市第二届冰上运动会,在南海冰场举行,男子花样滑冰冠亚军被夏承楣、夏承楹兄弟俩获得。

由于兄弟俩是北海冰场上的常客,受到众多“粉丝”拥趸的呐喊助威。而这些粉丝当中,自然少不了他们的恋人:夏承楹的恋人是后来写成《城南旧事》一书的作者林海音,夏承楣的恋人是周国淑。每当这两对恋人在北海冰场上轻盈地翻转腾挪之时,优美的造型总会吸引众多群人围观。久之,“夏六”、“夏七”的名字在北海冰场声名鹊起。

1939年5月13日,夏承楹和林海音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举办了新式婚礼。婚后,两人还经常一起到北海冰场上去滑冰。

晚年的林海音在《苦念北平》中这样深情地回忆她对北海冰场的眷恋之情:“结束这一年最后一次的郊游,秋更深了。年轻人又去试探北海漪澜堂阴暗处的冰冻了。如履薄冰吗?不,可以溜喽!于是我们从床底下捡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掸去灰尘,擦亮它,静待升火出发,这时洋炉子已经装上了。秋走远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