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如何保护心血管?几条开“心”行为助你健康过大年

上观新闻 2025-01-31 08:33:48

新春长假期间,放松适宜、玩乐别过度,尤其要避免昼夜节律紊乱,保持心血管健康。建议做到:规律锻炼、维持适当体重、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避免烟草制品、减少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这里提供几条开“心”行为,助力假期心血管健康,供大家参考。

行为一:均衡膳食、健康饮食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吃吃喝喝少不了。春节饮食特点往往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正餐蔬菜类、淀粉类摄入偏少,餐间多食坚果、糕点等零食,结构紊乱,对健康不利。

蔬果摄入不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过度热量摄入会增加肥胖概率、导致血脂升高,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春节期间也要保证均衡膳食、规律饮食。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可以辅助改善血脂水平、血压、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及减低炎症水平;全谷类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和消化酶的消化功能,降低胆固醇水平等;鱼肉类含有鱼油等多种健康物质,鱼油有直接抗心律失常作用,可以降低血脂、血压及静息心率水平。

假期聚餐多,务必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入过量油荤、高盐、含高糖饮品等。饮食品类可丰富些,包括水果、蔬菜、鱼肉类、谷物、纤维以及适度热量摄入,控制摄入各种营养的总量和保持平衡是关键。

行为二:作息规律、科学运动

睡眠对全身系统都很重要,优质睡眠的特点是质量好、时间足、入睡早、有规律。在连续假期中,很多人会作息不规律,或主动选择熬夜,或被动出现睡眠异常等。

睡眠异常一般指的是睡眠剥夺(无法获得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佳)、睡眠中断(睡眠不连续)、失眠(难以入睡)、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异常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会加剧心肌缺血、增加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脏事件等。

在假期中也要尽量保证作息规律,尽量少熬夜,如出现上述睡眠异常情况,可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医生帮助。

还有部分人群平时没空运动,会在假期大量过度运动,这种行为不可取。平时缺乏运动的人一下子运动量过大,除了会出现腰酸、背痛、腿抽筋外等情况外,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早搏、心肌缺血加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等。

当然,宅在家里不出门、不活动同样不建议。长时间久坐不动也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比如引起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体重增加等,甚至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

缺乏运动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适当运动锻炼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的患病及复发风险,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嘱,科学动起来。

行为三:戒烟限酒、控制情绪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胸闷、心绞痛等。吸烟可能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长久吸烟会导致心脏血管硬化,引起冠心病。此外,常吸二手烟和三手烟的人群也会有损健康。

多项研究已证明,大量饮酒与心肌病、房颤等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还可能诱发心脏病。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0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50度白酒30克等。

部分老人在春节期间见到亲戚会出现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过度大喜、大悲、大怒等情绪上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变化,如刺激交感神经、释放皮质醇和儿茶酚胺,这些因素可能促进或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包括血压升高、引发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脏事件。因此,假期聚会或活动也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稳。

当然,平时工作生活中积攒的压力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要有意识地释放压力,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假期不妨选择让心情愉悦的活动,如以诗会友、以乐会友、与家人朋友闲聊游玩等,避免过度应酬、过度电子竞技游戏等,注意控制与调节心态。

行为四:监测病情、提前备药

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假期中还要一如既往遵循规律生活。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水平,即使短暂的生活状态改变也可能影响血压或血糖,比如睡眠变化、饮食变化、情绪变化及运动量变化等。

对患者来说,一方面假期应尽量减少生活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注意做好提前准备,如备好相关药物或血糖、血压、心率等监测设备等。心脏病、早搏或支架术后患者也应提前准备相关急救药物,比如硝酸甘油片、保心丸、倍他乐克等。

门诊上,心内科医生也经常遇到很多主诉“胸闷、心悸、乏力”的年轻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尚未达到诊断某种疾病的程度,但这些人群很多存在如下生活现象:晚睡或睡眠没规律、吃宵夜或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和日常活动量明显减少、超重或体型偏瘦等。

在此也一并提醒相关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疾病发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才有可能逆转身体的不适表现。

(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