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南阳年味丰富味蕾澎湃神州复兴伟力

大河网 2025-01-31 13:41:00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与深厚情感的传统佳节,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在岁月长河中悠然铺展。源自南阳的发明恰似璀璨明珠,不仅点亮了春节的喜庆氛围,更以独特的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力。倘若缺失南阳的这些发明,春节的年味定会黯淡许多,少了那深入骨髓的韵味与温情。

饺子、馒头、孔明灯,这些诞生于南阳的智慧结晶,宛如文明长河中的熠熠星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闪耀光芒,串联起千年华夏文明,也深深烙印在春节的记忆里,勾勒出浓郁的年味。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心怀苍生,为助百姓抵御严寒,将驱寒药材与羊肉巧妙包于面皮之中煮熟,这便是饺子的雏形。随着时光流转,饺子逐渐成为春节餐桌上的主角。春节时,阖家围坐,一同精心包制饺子,将满满的祝福与团圆之意融入其中。饺子形似元宝,热气腾腾,象征着团圆美满。若春节少了这象征团圆的饺子,餐桌便如缺了主心骨,年味也会随之锐减。饺子的制作工艺广泛传播,随着开放的步伐、随着中欧班列铿锵节奏走向全球,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亮丽名片,让世界领略到团圆与吉祥的美好寓意。

馒头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彼时,为祭祀泸水河中冤魂,人们以面粉包裹牛羊猪肉,制成人头形状,名为“蛮头”,后称“馒头”。馒头质朴无华,却以丰富的营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其制作工艺蕴含着先辈的智慧,促进了地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春节期间,馒头常常现身于五湖四海亿万家庭的餐桌上,承载着质朴的年味。若少了馒头,春节的饮食文化便似缺了基石,年味也会变得不再醇厚。

孔明灯相传源自三国时期,当时战事紧急,诸葛亮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孔明灯传递军事信号。如今,孔明灯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点点繁星照亮春节的夜空,丰富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春节夜空中,大江南北一盏盏孔明灯冉冉升起,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构成了独属于春节的浪漫画面。要是少了孔明灯,春节的夜空将不再梦幻,年味也会缺失那一份对未来的期许。

南阳发明所展现的勤劳奋进精神,如澎湃动力一般,推动着中国在现代社会破浪前行,助力神州大地实现腾飞。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斐然,总量达134.9万亿,GDP增长5%。工业领域成果丰硕,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6.2%;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彰显出创新驱动的强大力量。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工人与科研人员一脉相承南阳发明所蕴含的智慧。他们如精心制作饺子、馒头的匠人般精雕细琢,似放飞孔明灯时心怀希望的追梦者般勇攀高峰,推动着科技不断突破,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神州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阳发明蕴含的智慧与精神,如明亮灯塔,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春节期间,家人共同制作美食、放飞孔明灯,这种团结协作的氛围放大到国家层面,便是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在西藏定日县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迅速行动。各地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携带物资、设备,争分夺秒展开救援。医疗团队全力救助受伤群众,抢修队伍抓紧恢复基础设施,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地震无情有灾、人间大爱无疆,山河稳如磐石。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全国人民展现出高度的团结与互助精神,如同春节阖家制作美食、放飞孔明灯时那般齐心协力。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增长14.8%,彰显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饺子所代表的团圆、馒头所象征的质朴、孔明灯所承载的希望,成为凝聚民族的精神养分。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新的一年,我们当以南阳三大发明为激励,传承弘扬勤劳智慧的精神。在文化上,创新传播方式,让发明背后的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在科技领域,汲取传统发明的灵感,推动创新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秉持团结协作、追求美好的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以传承创新为笔,书写时代浓墨重彩辉煌篇章,让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坚定地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大河网河声评论员杜才云)

0 阅读:21
大河网

大河网

河南省首家重点新闻网站,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