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蒙
198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七绝山》
《西游记》中妖怪众多,形象各异,但七绝山的蛇精——红鳞大蟒,却是唯一不会说话的妖怪,也因此显得十分神秘。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专讲此事:师徒四人到了一个叫驼罗庄的地方,当地村民说附近有座七绝山,有个妖怪常来吃人,请来法师也不管用,人人都很畏惧。这种剧情设置,在《西游记》里数不胜数,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师徒四人借宿遇阻——妖怪扰民——悟空等人降妖除魔。这次也不例外,但特殊之处在于,这妖怪属于“独门独户”,既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器与法术,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小喽啰,属于独自修行者,道行非常浅。因此,这段故事的惊险程度与过关难度,在全书都算是倒数的,更像是一篇带有喜剧色彩的寓言故事。而且,因其缺乏与其他段落的紧密关联,即便当成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来读也没问题。
七绝山妖怪亮相之时,吴承恩如此描写:“射晓星,鼻喷朝雾。密密牙排钢剑,弯弯爪曲金钩。头戴一条肉角,好便似千千块玛瑙攒成;身披一派红鳞,却就如万万片胭脂砌就。盘地只疑为锦被,飞空错认作虹霓。歇卧处有腥气冲天,行动时有赤云罩体。大不大,两边人不见东西;长不长,一座山跨占南北”——就是一条硕大的蟒蛇。
悟空问他是何方妖怪,那怪也不搭话,原来这蛇精根本就不会说话。悟空和八戒跟着妖怪到了七绝山,蛇怪现出本相,一口将悟空吞进肚里。熟悉《西游记》的读者都知道,一旦让悟空进了腹中,这妖怪就麻烦了,面对铁扇公主和狮驼岭的青狮精,悟空都用了这一招,把对方折磨得死去活来。对于红鳞大蟒这种没什么背景的妖怪,悟空更是毫不客气,他在巨蛇体内上下翻腾,用金箍棒撑起蛇精的肚皮,蛇精疼得把身体弯成了彩虹的形状,一会儿又像是一条船。八戒在一旁就像看热闹一样,还说这船没有桅杆,结果,蛇精被悟空捅破肚皮而死。
杀死红鳞大蟒后,师徒四人才发现,前方道路被腐烂的柿子堵塞了,化作泥垢的柿子臭不可闻,秽气冲天。吴承恩在此特别点出地名——稀柿衕,并解释了七绝山名字的由来:“古云柿树有七绝:一益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枝叶肥大,故名七绝山。我这敝处地阔人稀,那深山亘古无人走到。每年熟烂柿子落在路上,将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又被雨露雪霜,经霉过夏,作成一路污秽。这方人家,俗呼为稀屎衕。但刮西风,有一股秽气……”可见,稀柿衕就是稀屎衕,说白了,就是屎尿等污秽之物堆积而成的小路。
《西游记》在此出现了一段很幽默也很奇特的情节:八戒变成身形巨大的猪,拱开稀柿衕的秽物,这才打通了前行的道路。只是这贪吃的八戒,没有村民提供的海量的食物,是不会干活的,“那呆子拱了两日,正在饥饿之际,那许多人何止有七八石饭食,他也不论米饭、面饭,收积来一涝用之,饱餐一顿,却又上前拱路”。
可见,七绝山一回,蛇精的角色分量并不重,与其他章节相比,打斗过程不复杂,更像是为八戒拱开稀柿衕的故事铺垫的剧情。这段故事里,悟空的角色功能仅仅是杀死蛇精,并没有多少亮点,反倒是八戒的形象大放光彩。这些不同寻常的细节,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或许,从这些奇怪的地名入手,就能发现一些端倪。如前所述,稀柿衕是污秽的象征,但如果真的是尸山血海一般的丑恶之地,吴承恩是不可能让八戒这样的正面角色与之融为一体的。循着这个思路去解读,会发现污秽只是稀柿衕的表层形象,其深层内涵,更像是对五谷轮回之所的隐喻——古代的农家茅厕,不就是与家猪在一起的吗?就像“溷”这个字,生动地展示了茅厕与猪圈在一起的样子。人与猪的便溺与粪便混在一起,经过沉淀,就成了肥料。看似是污秽之物,经过大自然的循环,最后变成了滋养万物成长的养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驼罗庄,也有隐喻。在古印度文化中,驼罗是个常见的元素,有纯净、圣洁的意思,与之相关的曼陀罗、楼陀罗等概念,也有神祇、神圣的内涵。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把驼罗庄当成一个岁月静好、纯净无瑕的世外桃源,而不远处的稀柿衕,则是污秽的诞生、沉淀与转化之所。连接两处的,正是那红鳞大蟒。在古代神话与民间风俗中,蛇常常象征着生殖,越是硕大的蟒蛇,越有强劲的生育能力。蛇也能勾连生死,是生命轮回的纽带。或许,吴承恩写下这段故事,就是想阐释对生命的理解:蛇精吃人,就像人吃柿子,其实都是自然事物循环的过程。在社会伦理来看,可能有人会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从大自然的维度来说,其实无所谓生死,从出生到死亡,再从朽烂到重生,一切都只是自然规律而已。
这种不强求改变、顺其自然的观念,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符合隐逸之道。但《西游记》的精神内核显然不在这里。《西游记》有不少章节,看似有佛教的出世思想,其实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倘若只想着隐逸与逍遥,师徒四人也不必费尽心血来攻克八十一难了。七绝山一回便是如此。悟空击杀蛇精,就是要打破“纯净/污秽”式的二元对立思维,以取经人的进取之心来改变所谓的天道与规则。
至于蛇精不会说话的原因,由此也不难解释:不会说话的生命,缺乏主体意识,更有可能遵循天道,而不会叛逆、抗争。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八戒,他与蛇精都显出了本形,但八戒比蛇精修行更深,也更有独立思想,因此克服了自然的限制,能够与悟空一起为村民和师父扫除阻碍。从这个意义上讲,八戒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蛇精更像是个“工具人”,扮演好配角就行,不能喧宾夺主,不会说话反而是其角色的优点了。当然,这些都是一家之言,《西游记》内涵丰富,解读空间巨大,阅读越深,越能发现其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