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吕锐
通讯员沈正华李静陈佳林
2025年央视春晚,与江城武汉一起火爆出圈的,还有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分会场。作为海拔最高的分会场,在布达拉宫前,由“幸福之花”“美丽之花”“团结之花”三个段落组成的节目精彩亮相,各民族共舞呈现中华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奋斗的美好景象。
在鄂央企中铁十一局,不但是武汉分会场光谷广场综合体的建设者,更以特别方式“参与”春晚拉萨分会场演出——他们承建拉萨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为拉萨市12条道路换上“新装”。其中,他们修建的北京路直达布达拉宫脚下,是所有演职人员到达会场的必经之路。
一条条崭新的道路背后,是湖北建设者披星戴月,奋战183天完成建设任务的奋进故事。
党旗引航聚合力,文化铸魂践初心
道路是关乎居民、游客出行的民生大事,也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道路对拉萨市至关重要。为了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拉萨市政府于2024年启动了八廓古城的道路改造工程。
中铁十一局承建的项目就位于八廓古城核心区,主要施工内容为4条道路的排水及路面改造、11条道路人行道改造,施工区交通稠密、管线复杂,工期仅有6个月。
项目部党员开展志愿清扫活动
面对员工初期的畏难情绪,项目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组织员工重温“登高英雄”杨连第事迹,引导员工坚定克难登高、为民服务的初心,推动“擎旗登高”党建品牌落地;同时深度践行新时代登高文化及“十个子文化”,着力打造“清廉”“担当”“争先”亮点子文化品牌,充分将企业文化融入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文化筑起项目全员“登高”必胜的坚定信念。
施工过程中,项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创岗建区”“亮明党员身份、争当行业领头雁”“我是党员我先上,安全生产做榜样”等活动,激发全体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天,项目领导带着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工地安全排查工作,时刻冲锋在一线,为项目施工安全筑起一条条“红色防线”。
精细管理强基础,提质增效创佳绩
地处热门旅游区,项目建设面临古城管线复杂、交通疏解困难、地下水丰富、区域海拔高等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优质地完成改造任务,成为了摆在全体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他们选择从加强管理入手,成立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制定推进计划,突出重点事项,明确提升指标,以加强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项目团队每日对五个管理组分别进行日核算分析,统计每日各工点施工进度、施工产值、资源配置等情况,精准掌握各个工点施工进度、工效指标及安全质量管控情况,全方位、多层次掌握工程进展,有效加强了项目管控能力。
同时,他们还通过分析每日循环作业时间,运用施工生产套表、产值日进度表、工效指标分析表,及时对节点滞后的工点进行预警和重点关注,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工序衔接,克服各项不利因素,秉持着“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理念,整合片区优质资源,组成专业班组,将其打造成为项目攻坚克难的“尖刀”,助力项目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掀起大干热潮,最终以183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提前10天交付了一份人民满意的“幸福工程”,也赢得了业主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保安抓质重民生,聚力援藏显担当
项目施工地点居民密集,为了将对市民及游客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过程中,他们不断优化施工和交通疏导方案,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定期开展志愿清扫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他们始终坚持“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核心”的宗旨,除严控工艺流程、过程纠偏、隐患排查、危险源防范化解等关键环节外,还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全员技能水平和安全质量意识,真正实现“双零”目标,确保工程安全可控、质量可靠。
2024年8月,西藏自治区召开援藏工作大会,北京路作为拉萨市的重要交通干道,顺利完成该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北京路改造能够在援藏大会前完成,他们进一步优化施组,实行了24小时轮班施工,大幅加速工程进度,终于在大会前,北京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为援藏工作大会的胜利召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春晚西藏分会场还将镜头对准定日县乡亲们的安置和生活情况,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速度和温度。在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中,中铁十一局西藏拉萨市政项目同样是积极的志愿者。地震发生后,他们星夜驰援,投入汽车吊3台,先后搭建板房70间,对640余间房屋进行震后评估,为受灾地区从临时安置转向过渡期安置贡献了力量,2次被当地群众赠送哈达,12名职工被公司授予“抗震救灾登高先锋”荣誉称号。
“2025年的春晚,比以往看得都仔细!就等着分会场亮相呢!”项目经理杨周进自豪地说,看到十一局承建的光谷广场和自己参与的拉萨市政道路在节目中亮相,就像自己上台表演一样兴奋,“这是我们工程人的浪漫!”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