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云寒通讯员夏毅
今年春节,舟山普陀山依旧是顶流。
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登岛,到处都是“人从众”。
有网友给潮新闻记者发来这两天在普济寺的照片。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黑压压一片的人群。
网友小陈今天上午也在普济寺,最大的感受也是人太多:“到处都是人,完全挪不动。”
她说,刚刚就是拿出手机拍了张人山人海的照片,转头就找不到同伴了。
丁金刚是舟山普陀山公安分局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普济寺联勤警务室民警。今年是他在普陀山岛上度过的第6个春节。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他又忙到了飞起:每天早上8点不到来到普济寺,一直要忙到傍晚太阳下山……
2月1日,趁着中午休息的间隙,记者拨通了丁金刚的电话,聊一聊今年春节普陀山上的那些事。
如果说整个普陀山是浙江文旅的“网红”,那普济寺就是“网红”中的“网红”,几乎每一位登岛的游客,普济寺都是必须去的一站。
就和西湖边的断桥一样。
丁金刚的忙碌可想而知。几乎在岗的每一分钟,都不断地有事情冒出来,他说,这就跟“开盲盒”一样。
“盲盒”里最多的一款,就是找小孩。
“今天上午又找了3个。”丁金刚说。
第一个发生在早上8点多,是一个8岁多的男孩,从河南来的,在人群中找到了巡逻中的丁金刚,说是跟父母走失了,求助民警帮忙找一下。
这类求助,丁金刚很在行。问清楚小孩父母的姓名,便拿起随身携带的高音喇叭扯一嗓子:“XXX,你们的小孩走丢了,马上来警务室。”
十几分钟后,小孩的家长果然找上门,欢天喜地地领回了孩子。
后面两个分别发生在上午10点多和11点多,间隔也就半个小时,寻找的过程也都比较雷同,都是靠高音喇叭喊话。
丁金刚说,这也是找人最便捷有效的办法,“人太多了嘛,连监控里都是人头,要找得找很久,不如我们喊话让家人自己找来更快。”
从初二到初四上午,这短短两天半,丁金刚找回的人有11个,有走失的孩子找父母,也有粗心的父母找走失的孩子,用的也都是高音喇叭。
这也是丁金刚每天必备的法宝。
记者也很好奇:既然是“盲盒”,除了寻人,还有什么?
丁金刚说:很多。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
最常遇上的是游客找东西、问路,以及病人求助等等。
这些事,今年春节丁金刚又都经历过一遍,比如昨天有位陈女士丢了个手提包,就是丁金刚从角落里寻回来的;又比如今天早上有位南京的大伯身体不舒服,也是被丁金刚扶回了警务室进行救助。
想不到的事也不少,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只有十几平米大的普济寺联勤警务室:有人要给小孩换尿不湿,有宝妈要给孩子喂奶,甚至有人单纯是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也来警务室找他,还有来自外地的一家三口,拿着泡面来警务室接热水。
对于游客的各种要求,丁金刚基本都是来者不拒,能满足的尽量帮忙满足。
用他的话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每天都在景区发生,也饱含了群众的期待和需要。
丁金刚总说,自己和普陀山很有缘分。
他1981年出生,是安徽明光人,生平第一次看海是2000年。
那一年,他来浙江舟山当边防官兵,在海岛上一待就是25年。丁金刚经常说,自己那时候从来没想过会在舟山待这么久,也没想过还会来普陀山景区当警察,而且还是在最忙的普济寺干最接地气的活。
所里的很多同事夸丁金刚是普陀山的“守护金刚”。这个“守护金刚”含金量不低,从3年前普济寺联勤警务室成立算起,丁金刚收到的锦旗就有二三十面,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接地气”的故事。2023年,丁金刚因为在执勤中优异的表现,荣立个人二等功。
如今的他,早已把小家安在了舟山,只有在每天傍晚执勤结束后,丁金刚才会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互道思念。
丁金刚说,自己有个新年愿望,“蛮简单的,希望游客们都能开开心心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家,最重要的是,都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