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立春万物生,化湿除春困

羊城派 2025-02-03 07:11:15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立春万物生,有人却春困。为什么?这与春天阳气生发以及初春寒湿有关。

初春寒湿如何化解?春季应如何养生?春天如何运动生阳?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妇科研究所所长罗颂平提醒,春气养生,首重户外运动,阳气升而肝气畅。此时记住四句养生金句:“一年之计在于春,未雨绸缪正此时。疏肝健脾助阳气,升阳化湿保健康。”

春风催人到户外,运动生阳疏肝气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顺应时节养生要注意什么?罗颂平教授提醒:“春以风为主气,对应的脏腑是肝。”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渭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如何理解?罗颂平教授表示,春季是万物化生的季节,应助长阳气升发,疏泄肝气,以免抑郁。因此中医主张春季要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在户外做舒展身心的活动。此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春气养生,首重户外运动,并应配合情志疏导,使阳气升,肝气畅。食疗药膳,亦以疏肝养肝为主。

春困化湿要健脾,“春捂”不怕“倒春寒”

春天万物生长,为何有人却在春困?这往往与春天阳气生发以及春湿有关。当冬季养藏的阳气不足,或体内湿气较重,到了春天外湿加上内湿,阳气升发不足,则易生春困。

如何应对?升阳化湿为佳。罗颂平教授表示,尤其在岭南地区,春季比较潮湿。湿伤脾,易致脾虚,运化无力,因此化湿同时要注意健脾升阳。

此外,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而言,《金匮要略》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疏肝也常佐以健脾,而化湿则常配合升阳化气。也就是说,春季的疏肝与健脾、升阳与化湿,都是互相配合互相成就。

日常食疗,广东人常用的木棉花扁豆赤小豆汤,就能很好地健脾化湿。而玫瑰雪菊枸杞茶,则不仅能疏肝养血,还能清热除烦,新春期间亲朋聚会,一壶温热下午茶,养生保健又舒心,最合适不过。

此外,初春常遇“倒春寒”,罗颂平教授提醒,要注意“春捂”:“立春虽是春天之始,但仍处于‘六九’之期。此时要注意‘春捂’,不忙换轻薄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立春保健穴位按摩

太冲穴

认穴:足厥阴肝经,足背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足三里穴

认穴:足阳明胃经,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

立春养生食疗方

1.玫瑰雪菊枸杞茶:玫瑰花、昆仑雪菊各10克,枸杞15克,桂圆肉5克,陈皮3克。沸水冲泡5分钟。

功效:疏肝养血,清热除烦。

2.木棉花扁豆赤小豆汤:木棉花15克,炒扁豆、赤小豆各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5克,红枣1-2枚。煲汤。可加瘦肉或排骨。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

策划|龚丹枫王倩

统筹|林清清

文|记者林清清通讯员刘庆钧

插画海报|杜卉

粤语音频|林清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