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
通讯员盖伟涛
戴上VR眼镜,一处坐落在深山中的古寺庙建筑群即刻映入眼帘,跟随数字导游、住持僧人“清宝”一起踏上高耸陡峭的百级台阶,走过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环绕四周,瑰丽的色彩、大胆的想象以及丰富的经变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2月2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民文博主办“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建筑科技馆开展。宋代风雅潮流的发饰穿搭、宋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场景和崇尚的文化礼仪、宋式绚丽精美的建筑彩画等元素,借助数字科技手段,给过春节的市民送上厚重而丰富的古代艺术大餐,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大宋风华。
“壁画上的清明上河图”首现武汉
据介绍,开化寺位于山西晋城市高平市区西北的舍利山腰上,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历代屡有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已知关于宋《营造法式》彩画的唯一一个比较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案例。
开化寺大雄宝殿墙面上的经变壁画《清凉图》,绘制面积88余平方米,画面中皇宫贵族、官吏学士、农耕牧渔业、航海业、市井风情等均有体现,可谓是“宋代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高、绘画技法高超的宋代寺观壁画,有“壁画上的清明上河图”的美誉,为研究宋代建筑、艺术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表示,北宋时期,中国艺术、科学和人文精神达到高峰。这一时期营造的开化寺大雄宝殿,以建筑、壁画和装饰共同塑造神圣的礼拜空间。
自2004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陆续对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开展了详细勘察、数字化测绘、价值研究与数字艺术展示探索,希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去年12月,该数字展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今年2月2日起,该主题展首次走出清华大学,在中国建筑科技馆亮相,展期至6月2日。
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开化道场”“游历须弥”“画中天地”“不解之缘”四个部分。
“开化道场”部分,结合图像、多媒体及古建缩尺模型等形式,展现开化寺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游历须弥”部分,通过VR体验,带领观众叩问开化寺艺术的古今意象与想象世界。
“画中天地”部分,通过场景复原及亮点解读,让观众走进“壁画上的清明上河图”,感受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烟火。“不解之缘”部分,讲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测绘研究开化寺的方法与历程。
在“宋代花铺”里体验古人的浪漫
宋代的佛教,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化历程,世俗化特征愈发显著,开化寺壁画中,市井生活和人物神态都在画工的笔下变得“鲜活”。
步入“画中天地”主题展区,设计师搭建了宋代生活场景,观众仿佛置身于宋代热闹的市井街巷,感受花铺、肉铺、酒铺里的人间烟火,了解宋人的头饰、服饰、发髻、叉手礼、簪花等礼俗,窥见当时先进的农耕器具、手工纺织机械以及繁多的宋代建筑形制、绚丽精美的宋代建筑彩画装饰。
其中宋朝花铺更是深度还原中式浪漫。据讲解人员介绍,这是根据开化寺大殿西壁“阿难颂孝”图像局部所复原的市井店铺。
记者发现,这座店铺建筑平面呈“h”形布局,分为沿街部分和内院部分。沿街部分或设开敞式柜台,或设“售货窗口”。在“开敞式柜台”外侧设有座位,可供顾客坐下来挑选商品。
花铺或许称之为宋代穿搭潮品店更加合适。因为这里展示的商品琳琅满目,除了鲜花,还有绸缎、簪花、头饰等商品。花铺内院,陈列了一个货架的头饰(幞头、东坡巾、簪花等)商品,款式多样。
原来,宋朝人爱花,从女子到男子,从皇帝贵族到小吏平民,无不簪花。在节庆盛典和日常饮宴中,簪花可以增添喜庆气氛,而且还会在不同节日和四季簪不同的花。比如在宴会上,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也称“御花”。
记者看到,花铺复原区域吸引不少观众到此打卡,有的甚至穿着汉服或者马面裙。市民杨女士带着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曹子洋在这里开心拍照。大人喜欢挑选簪花插在头上,而小孩子则对不同款式的帽子感兴趣。
“儿子在孝感老家读书,春节时大人带他来武汉玩,他蛮喜欢展览中复制的古代生活场景,VR漫游结束了还不愿意把头盔取下来展示手段。”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孩子能通过逛展,长长见识。
戴VR头盔穿越千年看“围炉煮茶”
“用科技手段展示古代艺术文化,挺好的。”当日,游客马女士跟着老伴、儿子一起参观了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她和老伴是东北人,今年春节,他们反向来到儿子工作定居的武汉过年,一家人游览景点,品尝美食,安排满满。在建筑科技馆,数字展示手段让他们“触摸”到了千年前的大宋风华。
最吸引游客的,当属“游历须弥”展览部分。大小观众坐在蒲团上,转动脖子,通过VR头盔等设备,畅游于数字孪生的开化寺大殿,沉浸式领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和古人对信仰世界的丰富想象。
记者也在体验区戴上VR头盔,走进开化寺的自然与建成环境和壁画内外的故事,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高平开化寺的奇妙旅程》。
VR画面中首先呈现的是建筑所处的地理形势。随着动线从设立山往开化寺拉近,先闻其声的数字导览人将寺庙的历史娓娓道来。直到“进入”大雄宝殿,数字导游才现身。展览信息显示,数字导览人的原型是北宋时期开化寺的住持僧人清宝。他曾是负责开化寺大殿主体修缮和壁画绘制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刻在寺内一块北宋大观年间的石碑上。
碑文上介绍,清宝组织绘制开化寺壁画的目的在于“教化”。由僧清宝所设计的壁画内容,按照顺时针右旋的次序展开:由现实世界的修行、行善、求法,到理想世界极度美妙的景象,再到观念世界的构建,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思想程序。
在故事的第一章“殿宇巍峨”,人们首先从舍利山进入开化寺;第二章“室中大千”,进入大殿后一览开化寺殿内视觉空间,而后步入第三章“画中天地”,即壁画中的奇妙世界,在集市中遇⻅僧人阿难,目睹平地涌出高塔,在林间遇⻅鹿女,然后目睹天宫一层层化现,最后,随着法界佛身化现的大千世界,回归千年营造的古刹。
VR世界里以及展厅复原场景中,也透露出古今共情的风雅趣味。壁画中也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宁静之地,源自大殿北壁“鹿女因缘”故事,再现了位于山林中的圆形茅庐,庐内陈设有石制几案、书架,摆放有书籍、卷轴等,庐外则是今人也热衷的“围炉煮茶”场景,令游客忍不住要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