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喆通讯员郑丽杰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节假期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与喜庆的氛围之中。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享受着与亲人共度的宝贵时光,参与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从热闹的鞭炮声到绚烂的烟花秀,再到丰富的年夜饭,每一刻都充满了新奇与欢乐。然而,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下,不少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们似乎比平时睡得晚了许多。
虽然春节期间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作息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期晚睡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睡眠问题感到困惑和焦虑。根据《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白皮书》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这一数据令人担忧。既然睡眠如此重要,作为家长,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睡眠需求?如何确保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获得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
图源:图虫网
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主任牟夏莲指出:“生长激素的分泌大多发生在夜间深度睡眠时段。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不足,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这不仅可能导致身高增长迟缓,还可能增加肥胖的风险。”
睡眠同样对孩子的大脑功能有着深刻的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主要在睡眠中得到巩固,特别是在深度睡眠阶段,记忆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加强。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甚至在考试时表现不佳。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影响情绪和行为。孩子白天可能会表现出多动、易怒、冲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和谐,也可能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控制能力。
睡眠不足还与内分泌失调、代谢问题甚至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长期的睡眠缺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孩子更容易生病。因此,家长必须意识到,睡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孩子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才算充足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各类医学研究的建议,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调整。学龄前儿童通常需要10到12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则应保持9到11小时的睡眠,而青少年则需要8到10小时的休息时间。虽然每个孩子的具体需求可能有所不同,但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长期低于这些标准,家长就应该引起警觉,及时调整孩子的作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孩子在临睡前进行过于兴奋的活动,例如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入睡。其次,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也至关重要。孩子的作息时间应该尽量固定,即使是周末,也不应让孩子熬夜,避免打乱生物钟。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运动能够帮助孩子更容易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除了这些外部措施,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孩子有焦虑、压力过大的问题,家长需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就诊,进行干预治疗。
动动手指给亲友送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