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但频繁聚餐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能让消化系统承受负担,引发各种病症。假期结束,不少“吃伤”的患者到医院就诊,还有很多人把“清肠刮油”提上了日程。专家提醒,清肠不可盲目,方法不对极易伤身。
“初八门诊近七成都是胃肠炎患者,主要原因与春节期间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关,其中一些急性胃肠炎患者腹泻、呕吐严重后还诱发了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博士吴昊主治中医师介绍说,节日期间过量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会损害消化道黏膜,刺激肠胃诱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有的市民节日期间,经常不吃早饭,饥饿时胃内胃酸浓度相对较高,容易损伤胃黏膜。此外,暴饮暴食也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过节期间,菜肴丰盛,剩饭剩菜如果存放不当容易变质,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胃肠道炎症。各种腌制食品或油腻食物吃太多,也会诱发消化系统炎症。
中医认为“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春节后如何护胃养胃?专家指出,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早餐护胃
早上建议吃热食。一小碗热腾腾的山药粥、大枣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条件,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如鸡蛋、豆制品、瘦肉等。吃早餐时最好慢一点。不少人为了赶时间吃得较快,这样食物不易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效率,对食道和肠胃也会造成刺激。
2、午餐养胃
如果自带盒饭,素菜最好以块茎类蔬菜为主,因为隔夜的绿叶菜的营养成分容易流失。此外,不要边工作边吃饭,以免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建议在短暂的午休后吃上一个水果,不但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能促进午饭的消化,有提神醒脑的效果。
3、晚餐“松”胃
晚上给自己的胃“松”一下,不要吃得太撑。晚餐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晚八点之前。这样便于食物消化,有利于预防脂肪肝、尿路结石等疾病。
对于大家热衷的各种“刮油”食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提醒,节后如果盲目摄取这些“刮油”食物,不但不能帮助刮油,还对肠胃健康造成新的危害,其中的中医禁忌不可不知。
洋葱
洋葱富含二烯丙基硫化物,有预防血管硬化、降低血脂的功能。洋葱还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洋葱偏温性,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一般人群也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产生胀气、排气过多,不利于健康。
苹果
苹果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物质,是机体补水的佳品。其中含有的苹果酸,具有减脂功效。《名医别录》中提醒苹果“多食令人胪胀,病人尤甚。”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宜生食苹果,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
芹菜
芹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芹菜中的抗氧化剂可遏制肠道肿瘤细胞分裂,并导致癌细胞死亡。但由于芹菜性凉质滑,故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多食。《本草汇言》中也提醒:“脾胃虚弱,中气寒乏者禁食之”。
韭菜
韭菜富含膳食纤维和锌,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正常排便。韭菜虽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本草纲目》就曾记载:“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有阳亢及热性病症的人不宜食用。韭菜的粗纤维较多,不易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可吃太多。
玉米
玉米不仅富含膳食纤维,玉米胚芽中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60%是亚油酸,有助于减少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在《本草推陈》中记载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但是肠胃不好的人不可多吃。
豆腐
豆腐脂肪78%是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同时还能提供较强的饱腹感。专家提醒,豆腐性味偏凉,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
木耳
木耳的脂肪含量和热量极低,所含胶质于肠道有补水和润滑作用,其中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烟碱酸、硫胺素和核黄素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保健功能。专家提醒,肠胃虚弱的人要少吃木耳,清代药学著作《药性切用》中提醒“大便不实者忌”。
蘑菇
蘑菇是食物纤维、多种B族维生素和叶酸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降低血脂和减少饱和脂肪的有害影响。元代食疗著作《饮膳正要》中提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蘑菇有动气的作用,所以不宜多吃。
海带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有利于保护血管壁。孕妇要少吃海带,明代药学著作《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妊娠亦不可服”。脾胃虚弱的人也不宜多吃,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提示:“胃虚者慎服。”此外,甲亢患者不要多吃海带,因海带中碘的含量较丰富,会加重病情。
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食物纤维等,能有效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预防肥胖与一些慢性病。明代药学著作《本草汇言》中提醒:黑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慢性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患者不宜多吃黑豆,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
通讯员杨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吕彦霖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