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袁超一
“作为地处荆楚大地的国家重点研究型大学,我们始终与湖北发展同向同行。”2月5日,湖北召开“新春第一会”,会议交流发言环节,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均表示,将深度融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大的力量。
推动更多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在湖北落地
“武汉大学将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努力营造引领全国、辐射世界的一流创新生态。”黄泰岩表示,该校一方面以硬核学科、重大平台擦亮高端人才领域的湖北招牌,在未来5年内,再引入8至10名战略科学家、50名科技领军人才。同时,以特色专业、过硬质量为湖北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为惟楚有材注入充满生机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武汉大学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基因等科技革命最前沿的领域,充分发挥测绘遥感、信息管理、大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引领的作用,发挥校友资源的独特优势,首创武术一体素质人才培养理念,先后组建了人工智能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设立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持续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未来,武汉大学将以湖北珞珈实验室为基础,组建湖北空天信息产业基地,部署建设东方慧眼星座、北斗智能导航定位,开放地球引擎等三个全国全球性的产业总部,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
武汉大学还将围绕湖北大健康产业需求,建强泰康医学院等交叉研究应用阵地,建好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高致病性病毒和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更多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助力湖北加速形成新的产业生产基地、产业增长基地。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华中科技大学正紧密对接湖北省发展战略,以建设‘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为契机,加快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张广军介绍,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在科技强国战略和湖北发展前景中,找准自身定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学校聚集院士20人、国家级科技人才800多位,累计为社会培养80多万高素质的人才,其中40%留在了湖北;牵头建成3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全链条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项目孵化,培育华工科技、华中数控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
当前,华中科技大学正争创光电子领域国家实验室和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强湖北光谷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的科研平台,联合九峰山实验室、江城实验室,以及华为、长江存储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全力争创光电子领域国家实验室,进一步统筹学校创新资源,提升附属同济医院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全力创建综合类国家需求中心。
同时,华中科技大学聚焦高端医疗装备、光电材料和芯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搭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建设,建强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医学创新中心的质子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生物冷冻电镜、医疗装备等科研平台,健全与东湖高新区的协同联动机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装备研发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