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上铺的不再是兄弟,而是“陌生人”?大学生太“独”绝非小事

极目新闻 2025-02-05 18:28:00

大学是青年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志同道合的朋友、引路人生的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成长支持系统。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多所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疏离苗头,他们同在一个校园、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却少有往来,高校“陌生人现象”值得关注。(2月5日半月谈)

大学,本应是青春碰撞、思想交融的活力场,是从校园迈向社会的关键过渡阶段。在这里,志同道合的同窗、引领方向的师长,共同构成青年成长的有力支撑。然而,如今“陌生人现象”却如一层迷雾,悄然笼罩高校。半月谈记者调研揭示,学生间、师生间关系渐趋疏离,即便共处校园、班级乃至宿舍,交流却寥寥无几,大学生呈现出“原子化”态势,逃避社交的问题愈发凸显。

这种“原子化”绝非小事,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大学时期,社交不仅是情感交流的需求,更是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逃避社交,将使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时无所适从,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原子化”现象背后,成长环境与虚拟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从成长环境来看,当今许多学生在相对封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大,从小被灌输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观念,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家庭中,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缺乏对其社交能力的引导;学校里,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书本知识的学习中,忽略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与此同时,虚拟世界的诱惑也让大学生们深陷其中。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虚拟社交平台。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轻松地与陌生人交流,逃避现实社交中的压力与挑战。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使得他们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恐惧与厌倦,愈发依赖虚拟社交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从而加剧了“原子化”的趋势。

逃避现实生活,本质上是精神缺失与精神迷茫的外在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大学生们在面对多元价值观时,往往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明确的责任担当。理想信念的缺失,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缺乏前行的动力与勇气,转而选择逃避;责任担当意识的淡薄,让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只关注自身的小世界。

精神上的迷茫如同黑暗中的迷雾,阻碍着大学生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知道如何在现实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不明白人际交往的意义与价值。因此,要打破“原子化”困境,必须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培育合适的土壤。

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时,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家庭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大学生自身更要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勇敢地走出舒适区,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共同的兴趣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人际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与综合素质。

破高校“陌生人现象”,筑青年精神家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只有让大学生们在精神上找到寄托,在现实中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才能让他们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茁壮成长,顺利迈向社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0 阅读:9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