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根据多方消息确认,本田与日产汽车正式宣布终止此前推进的合并谈判计划,双方已放弃整合。据悉,从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到达成意向合作,再到中间出现变故与分歧,最终分崩离析,时间仅持续1个多月时间,最终日产与本田合谈失败源于:谁才是老大!
据了解,谈判破裂的关键点集中在双方对合并后股权分配比例及控制权归属的争议。本田方面提出的方案要求日产成为其子公司,但这一提议遭到日产管理层及董事会成员的强烈反对。此外,日产业界人士透露,企业内部对品牌独立性和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了矛盾。随着协商陷入僵局,日产最终决定撤回此前签署的初步合作协议(MOU),双方合作关系宣告终止。此次合并失败反映出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下,企业整合面临的复杂挑战。
在谈判过程中,本田与日产就在资本市场呈现不同走向。此前合并前景都是冲着两家车企如何战略合作,扭亏为盈而去。而在放弃合并计划后,本田汽车短线拉升,涨幅扩大至8%;日产汽车短线跳水,由涨转跌超4%。最高时段,日产股价一度下跌5.3%。
根据早先的双方规划,本田和日产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可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目标。而双方本次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与特斯拉、中国车企展开竞争,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但在此当中,本田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任命控股公司的总裁,大多数内部和外部董事将由本田任命,而控股公司将由本田持股过半。
但后续到了今年的1月21日,本田汽车表示,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的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长三倍,才能顺利完成双方计划的整合。本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强调,日产和本田必须作为两家独立的公司运营,否则整合将难以实现。他还指出,提升日产的收益是“谅解备忘录的条件”。
此外,整合后的新实体设定了长期目标,即每年至少实现3万亿日元的利润,其中包括通过协同效应产生的1万亿日元收入。如果本田的收益保持不变,日产需要贡献约6000亿日元的利润,其中4000亿日元被视为最低要求。换句话说,日产需要在2026财年将其利润至少提升三倍,否则整合可能会被推迟或取消。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日产的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90%。公司已将全年盈利预期下调至1500亿日元(约9.5亿美元),较2023财年下降了74%。相比之下,本田预计在同一财年将实现1.42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意味着日产的利润仅相当于本田的10%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一些谈判需求中,本田对日产的要求过高,但日产又不想丧失主导权。基于本田和日产都是日本汽车企业巨头型企业,不仅有着悠久历史,也各自掌握重要技术,甚至在未来的新能源技术上都各有建树。二者合并首先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产业和技术调和、整合过程,这当中还没有考虑瞬息万变的资本背景。在不算丰田的背景下,“日系老二、老三”谁会看谁对眼呢?起码,“你做老大,我就是不服!”
用户85xxx42
合并还能多活几年,不并2家包括三菱3家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