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强产业、优环境、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分论坛活动在汕头火热举行,其中,“智囊团”智库专家代表在论坛中作主旨演讲,分享锦囊妙计,助力汕头高质量发展。
“在资金供给方面,2024年,民间投资占汕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但我们的供给还可以做得更好,首先是产业支撑空间,也就是我们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现在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是产业生产空间,特别是活力十足的镇村工业楼宇。还有就是产业服务空间,就是配套产业的医院学校、大型综合体的建设,这三类空间都还有很大增长潜力。”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志雄围绕借势发力,深化产业空间供给侧改革,筑牢汕头高质量发展底盘作分享,在他看来,汕头需要通过深化高品质、成体系的产业空间供给,激发新产业需求。
为此,汪志雄提出四个“借势”。
“首先,借势临港经济发展和东南亚经贸密切的机遇,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区。”汪志雄提出,汕头应该通过临港经济区的建设,抓住东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网络重构的机遇期,打好“侨”牌,进一步集聚吸引湾区高端产业转移,培育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强化汕头—东盟产业链合作,提升汕头中间品贸易额度,优化汕头外贸结构,以贸促工,带动汕头产业结构向新向智转型升级。
其次,借势城中村专项借款城市扩围的难得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推动区镇村空间结构优化。在汪志雄看来,汕头可以以城中村专项借款整体推动存量村镇工业区、周边新增可开发建设用地、相邻城中村连片改造开发,推动特色传统产业就近退村入园、集聚发展。
再者,汪志雄提出,应借势省专项债自审自发等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政策红利,大幅推动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并且要系统谋划,强化片区整体策划包装,然后根据单个项目的特点走不同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不能忽视政策性金融和专项债“债贷结合”的重要作用,各取所长,统一形成政府灵活好用的“资金拼盘”。
“最后,借势2025年度‘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对标对表做好任务部署。”汪志雄表示,在新的考核机制下,汕头六区一县应该是一支分工明确的“足球队”,在全面开展“百千万工程”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征有所侧重,确保“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都有成效、都能得分,真正起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衷。
文、图|记者蚁璐雅通讯员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