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诈骗方式露头警惕网约车变“运钞车”

身边24小时 2025-02-06 10:19:43

泉州网2月6日讯(融媒体记者廖培煌通讯员白炯昕)当四处游弋的网约车成为骗子的“闪送”工具,用于递送骗取的现金、黄金等财物,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再度升级。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线上诈骗+线下取钱”形式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我市也发生多起。泉州市反诈骗中心详细梳理了典型案件、手段、特点,提醒市民注意防骗。

案件

要“退费”先网约车寄现“解冻”

日前,市民赵女士收到一个包裹,包裹中有一份退还课程费用的文件。赵女士曾购买过视频剪辑课程,便信以为真,于是扫码加入了一个陌生群聊。在群主的诱导下,安装了一个APP。随后,“客服”主动联系赵女士办理“退费”。

赵女士成功提现200元后,客服称剩余的课程费需要认购“基金”,以返利的形式退费。赵女士认购了“基金”并提现成功。尝到甜头,赵女士再次认购了3000元基金,但当她再次提现时系统提示账户冻结。“客服”称解冻需要缴纳解冻金,且要求现金。按照客服指示,赵女士多次取现,并通过网约车、货拉拉等方式寄送至不同地点。赵女士发现账户中的余额仍然无法提现,才意识到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无独有偶,谢某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商学院客服,因虚假宣传被查处,对购买过课程的学员退费。因谢某确实购买过该课程,便信以为真。对方让其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PP,称通过购买基金获得收益的方式退还学费。在对方诱导下,谢某多次转账充值,却无法退费。对方称其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要求以现金的形式缴纳解冻金。次日,谢某根据对方的指示,将装有现金的纸箱通过网约车运送至某地。

特点

线上线下结合隐蔽性较强

从各地警方公布的信息看,骗术本身并不“高明”——或是退费,或是引诱投资理财,或是冒充公检法机关等,让受害者入局不同的是获取诈骗财物的方法。

受害人被骗后,赃款只需经手网约车司机一人就能到骗子手里。省下了多个步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诈骗过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教受害人应对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的询问话术,以及如何与网约车司机交流,避免暴露真实目的。

因为赃款是由受害人自己取出的现金或购买的黄金,骗子拿到后就能直接使用,不用再洗钱。整体骗局是线上转账+线下收钱,脱离了网络交易,能逃避金融监管、网络侦查,进而降低了风险。同时,这类案件涉及金额较大。受害人往往在多次被骗后才意识到问题,此时已造成较大金额的损失。

手段

多种诈骗方式一不小心就“中招”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列举了常见的网约车寄送现金诈骗手段。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短信等渠道引流,诱导受害人下载安装虚假的投资理财APP。当受害人投入一定资金后,诈骗分子会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数据修复”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取现金,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声称才能解冻、提现或获得返利等。

刷单返利类。诈骗分子承诺按照要求刷单操作,可获得返利,在前期给予受害人小额返利,使其尝到甜头,放下警惕。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以“任务异常”“系统故障”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取现用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否则无法返还本金和返利。

冒充身份类。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致电,称受害人违法犯罪,需要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验资或缴纳保证金,要求受害人取现金用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审查后会返还到账户。

网恋诱导类。诈骗分子与受害人在网上谈恋爱,取得受害人信任,以投资盈利为由,让受害人参与一些所谓的“赚钱项目”。当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时,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取出现金,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

提醒

线下托运现金都是诈骗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为避免成为网约车送现金诈骗的受害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提高警惕意识。对任何退费、高收益投资、刷单赚钱等信息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信件、快递,不信陌生人的承诺。不要轻信“点赞、分享、助力、做任务”等高额返利。

保护个人信息。不在不明网站或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

乘车注意事项。乘坐网约车时,按照平台规定支付车费,不与司机进行任何形式的线下现金交易或非正规支付。如遇司机提出异常要求,如帮忙送现金等,果断拒绝及时向平台举报。网上陌生人不论以何种理由,要求使用自有资金购买或为他人代购黄金、香烟或其他贵价物品,并要求以网约车快送、邮寄等方式送达指定地点,或派人上门取走的,都是诈骗。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