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万科没救了! 年后开工第一天,数十人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万科,这数十人来自深圳不同的国有企业抽调,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肯定是摸清楚底数、摸清楚情况。 有人把这个和HaiH工作组类比,是深圳对于万科的全力支持,既是重整,又是重生。 但万科和HaiH是完全不一样的,Haih主业没有问题,他出问题是因为有太多的乱投资,加之疫情对于旅游业的打击,重整的逻辑也是清理乱投资,保留主业,是在主业资产上引入投资人,主要值钱的就是航线和飞机以及一整套的运营机制。但万科呢,问题是出在整个行业已经严重过剩,行业复苏遥遥无期。房地产行业是只要有钱,能拿地,就可以干,是非得要万科这个牌子吗?万科保留的意义在哪里? 另外,就是不知道万科保交楼到底需要多少钱,这些就不是单纯套法律的事情,可能都是刚性兑付,这都是一大笔支出,产生不了收益,因为房子早就卖出去了,收钱都不知道花哪里了,哪个投资人愿意做这种冤大头? 还有就是,说是重整,实际就是合法化的逃废债,损失的是银行的钱,而房地产企业土地、房产基本上都是设置抵押的,都要全额偿还,你不全额偿还,人家直接起诉清算就行了,为啥要同意你的减免债的方案?能够同意延长到期时间就不错了,但那不还是要还的吗? 工作组进驻的意义,就在于摸底,看看保交楼到底要花多少钱,哪些是能拆着卖回收现金的,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看看是不是有损公肥私的情况。万科这些年,打着独立、职业经理人的旗号,俨然成了某些人的独立王国了。前些年房地产高歌猛进,可股价却是徘徊不前,中小投资人没有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大股东也没收到多少好处,结果现在出了问题想起来找大股东施救了?天下没有那样的好事。 可能最后还能保留万科的牌子,但内里估计都被拆完了。万科到底能不能活我们不关心,我们就想看到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