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
在我指尖轻触的这张微微泛黄的老照片,似是岁月长河里泛起的一叶扁舟,悄然将广州往昔的记忆载至眼前。照片的视野里,一条古旧的街道仿若一位沉睡的老者,于岁月的幽深处散发着宁静而迷人的气息。街边,一方小小的云吞面摊静静伫立,宛如一颗毫不起眼却又独一无二的明珠,散发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光晕。简易的炉灶上,火苗跳跃,热气氤氲缭绕,恰似轻柔的纱幔,将摊主那专注且笃定的神情以及熟稔流畅的动作,温柔地包裹其中,使之仿若一幅被时光之手精心雕琢并永恒定格的精美画作。
广州,这座浸润在历史光影中的千年商都,其饮食文化仿若一座底蕴深厚、浩渺无垠的宝藏,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而云吞面,恰似这宝藏中一颗温润而璀璨的明珠,以其独有的魅力,在广州人的味蕾记忆里熠熠生辉。往昔的岁月里,广州的大街小巷犹如一张巨大而细密的棋盘,那随处可见的云吞面摊,便是这棋盘上星罗棋布的奇妙棋子。在那个生活节奏宛如悠悠江水缓缓流淌的年代,人们总爱趁着闲暇时光,如闲适的漫步者,悠然踱步至面摊之前。轻启双唇,一声熟悉而亲切的“来一碗云吞面”,便似一把开启美妙味觉之旅的神奇钥匙。
目光落于老照片中的那碗云吞面,其做法犹如一首古老而纯粹的歌谣,质朴且韵味悠长。细长如丝绦的面条,在沸腾的水中尽情翻滚、舒展,似灵动的舞者在水花间翩翩起舞。须臾间,被摊主那如精准天平般的巧手捞起,轻盈落入碗中。颗颗云吞饱满圆润,恰似小巧玲珑的金元宝,薄如蝉翼的面皮之下,馅料若隐若现,粉嫩的虾肉犹如娇羞的少女,半遮半掩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那汤头,清澈见底却又似蕴藏着无尽的奥秘与醇厚滋味,乃是以猪骨、虾壳等食材为墨,以时间为笔,精心熬制数小时而成的味觉华章,每一口轻啜,皆能于舌尖之上绽放出浓郁鲜香的绚烂花朵。再撒上几缕如春日韭黄,纤细嫩绿与瓷白的碗、莹白的面相互映衬,未及入口,那色香味已如灵动的精灵,沿着嗅觉与视觉的小径,直抵心灵深处,令人心醉神迷。
斗转星移,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广州仿若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曾经的矮房陋巷,如今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取代,那宽阔整洁的街道似一条条奔腾不息的现代河流,流淌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云吞面,这一古老的美食,亦如一位紧跟时代步伐的行者,从街边那略显寒酸的小摊,一步一步,缓缓走进了装修精致典雅、环境清幽宜人的餐厅。
如今的云吞面,恰似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大树,在传承传统风味的坚实根基之上,不断萌发出鲜嫩而充满创意的新芽。面条的种类,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统碱水面,鸡蛋面、菠菜面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为食客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口感选择;云吞的馅料,亦如一场盛大而精彩的味觉派对,除了经典的鲜肉与虾肉,蟹籽的爆珠口感、瑶柱的鲜美醇厚等新奇元素纷纷加入其中,相互交织、碰撞,使得每一口云吞的滋味都宛如一场层次分明、高潮迭起的味觉交响乐。
然而,无论时光的长河如何奔腾汹涌,岁月的风沙如何肆意吹拂,云吞面始终如一位忠诚的守望者,默默承载着广州人的深情厚谊与珍贵记忆。每当我踏入一家云吞面店,那熟悉而又略带期待的氛围便如潮水般将我环绕。看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面如艺术品般端上桌,袅袅升腾的热气似梦幻的薄纱,轻轻拂过脸颊。深深一嗅,那股熟悉而亲切的香气,仿若一条无形的时光隧道,瞬间将我拽回老照片里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热闹面摊。恍惚间,我仿佛能听到街头巷尾传来的欢声笑语,那是岁月深处广州人最质朴、最纯粹的生活乐章;仿佛能看到邻里乡亲们围坐于简陋的桌凳前,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分享着家长里短的温馨画面。这一碗云吞面,此时已远远超越了美食的范畴,它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一位沉默而伟大的见证者,将往昔的美好与今朝的繁华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让广州的饮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如同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闪耀着永恒而迷人的光辉。
注:该文章为初赛优秀作品展示,不等同于决赛获奖。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