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摔倒骨折,手术风险“拉满”!成功救治后,医生紧急提醒

钱江晚报 2025-02-06 16:38:28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丽娜蒋升通讯员方丽

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消息,老人身体挺好的,然而摔了一跤后就急转直下。

根据国内外临床统计,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一年内的死亡率达12%-37%,所以髋部骨折常被形象地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100岁的王爷爷(化名)不幸就经历了一遭。

前不久,王爷爷在起床时,不慎摔倒,无法站立。家人第一时间将他送到杭州市一医院桐庐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左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

髋部的骨头又叫股骨,分为股骨头、转子间和股骨颈,是人体最粗壮的骨头,主要支撑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及提供下肢的活动度。我们平时跑跑跳跳全靠它,一旦骨折,意味着日常行动都要暂时受限。

图源:图虫网

保守治疗还是手术

“这个骨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无法自己愈合回去的,所以早发现,早进行手术治疗就是在救命。”王爷爷的主管医师、骨科副主任医师尹会表示,股骨颈骨折后的患者多必须长期卧床,连起身都比较困难,所以会很容易继发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还有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这其中任何一个并发症出现,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根据检查结果,尹会就很快做出了判断,建议王爷爷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身而言,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手术。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术前检查显示,王爷爷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较差,身体状况复杂,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都显著增加。这也是很多医院会建议患者保守治疗的原因之一。

多学科团队联手创造奇迹

尹会在骨科复杂手术以及高龄患者的骨折修复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召集麻醉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邀请拥有丰富高危患者麻醉管理经验的麻醉科主任胡颖珺保驾护航。

术中,尹会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精准复位患者骨折部位,还通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面对病人像过山车一样的血压和心率,尹会及时调整手术节奏,胡颖珺配合调整麻醉深度和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最终,在多方密切协作下,手术圆满完成。术后王爷爷安全返回病房。住院康复期间,骨科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为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没过几天,王爷爷就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缓缓走动,一个星期便顺利出院了。接下去,他还将根据医嘱,在家里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复查。

为什么老人一摔倒就很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俗话说:“老怕摔”。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密度逐渐降低、肌肉萎缩,这就使髋关节变得异常脆弱。同时,因为脑功能减退和肌少症,容易出现身体平衡和稳定功能减退,容易摔跤。而老年人摔跤时撞击地面的暴力一般最先发生于髋部,因而造成髋关节的突发应力集中,脆弱的髋关节就会在这样低能量的暴力下发生髋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身体突然发生扭转,也可因扭转暴力集中于髋部而发生骨折。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中的老人在摔倒后出现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疼痛侧下肢较对侧短缩,应高度怀疑股骨颈骨折,并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髋部骨折死亡率为何如此高

髋部骨折之所以凶险甚至致命,是因为骨折后的长期卧床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因呼吸不畅,容易发生的肺炎;因长时间不运动带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翻身活动不便、局部受压导致的褥疮因为无法自行上厕所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

髋部骨折的预防措施

尹会指出,老年髋部骨折虽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预防胜于治疗。

1、保持骨密度

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有助于维持骨密度,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可以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多晒太阳,改善骨骼健康。

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药物来减少骨质疏松的进展,降低骨折风险。

2、强化体能训练定期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推荐的运动包括太极拳,走路等锻炼方式,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降低摔倒风险。

3、避免跌倒

清理家中障碍物:确保家中走道无杂物,避免绊倒。

穿合适的鞋子:穿防滑、舒适的鞋子。

使用助行工具:在需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提供更多的支撑。

检查眼睛和听力: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确保视力清晰,有助于保持步伐稳定,减少跌倒的风险。

4、用药后需观察

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建议留意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眩晕、困倦的时候,注意休息。如果眩晕发生频繁,可以到医院询问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尹会提醒,冷空气马上要来了,气温较低、地面湿滑,老年人因尽量少出门,外出最好有人陪同或结伴。

0 阅读:23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