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大鱼大肉是很多家庭饭桌上的必备,不少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肠胃负担增加,导致“吃伤”进了医院。记者2月6日了解到,春节期间及节后,医院消化科迎来了一波就诊小高峰,急诊的患者比平时明显增多,而线上门诊量几乎翻倍增加。
春节期间消化科病人持续增多
2月5日(大年初八)清晨,27岁的小李(化名)就捂着肚子进了医院的急诊科。前一天晚上,他多次上吐下泻,就连喝口水也很难受。在急诊科,医生诊断他得了急性肠炎。
“大年初八当天,消化科门诊号都挂满了,多数都是消化不良就诊,而75张病床很快也已经住满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科王新颖向记者介绍,春节期间,消化科的急诊患者比日常更多,比如急性腺炎、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明显增多。
“在我们胃肠专科医院,线下门诊长期以来是满负荷运转,近期在线上门诊咨询春节期间胃肠不适的患者数量是平时的两倍以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唐健告诉记者,平时他的接诊量约为100人/周,线上和线下门诊量比例约为1:1,本周预计达到150人,“通常每逢佳节之后的一周,都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时段和就诊的高峰期”。
饮食作息不规律,胃肠道受累
为什么消化科在过年都很忙?其主要原因就是过节大家聚餐,顿顿大餐,加上饮酒,肠胃受累,很容易就诱发腹胀、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疾病。同时,年轻人生活很不规律,比如晚上出去玩,第二天睡到中午,起床后又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把肠胃折腾坏了。
唐健介绍,胃肠道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日常的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都是在训练着胃肠道功能和菌群。春节期间,许多人的生活节律与日常相比变化较大,包括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不适,常见表现为胃肠功能的紊乱、消化不良导致的腹胀、反酸、嗳气,大便习惯改变,以及接触不洁饮食导致的急性肠道感染,表现为腹泻、发热、呕吐。
王新颖表示,目前接诊到恶心、呕吐、腹泻的病人比较多,这类患者主要有两个诱因,其一为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其二就是因为当下正是流感季,患者感染了流感后,除了有呼吸道的症状外,也会累及胃肠道。
“以急性肠炎为例,冬春季常见的是病毒感染,所以也有一种叫作‘胃肠型感冒’,因为很多导致肠炎的病毒与呼吸道病毒之间是有交叉的,因此流感患者或病毒性感冒患者有时会出现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不适。”唐健说。
肠胃喜欢有节律的生活,饮食要干净
“我昨天门诊遇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名28岁的孕妇,怀孕已经三个月了。她来看门诊时就表示,自己餐后腹胀,有想呕吐的感觉。”王新颖详细了解了一下情况,“孕妇本身的肠胃功能就弱,在过年头几天,因此饮食不规律,她已经感觉不舒服了,胃口不好吃不下。症状稍微有改善,家里人都觉得应该给她补一补,于是带着她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其中有螃蟹。吃完螃蟹当晚,她就更加不舒服,呕吐、腹胀。”
王新颖说,我们通常会认为,螃蟹高蛋白,营养好,也正因为如此,过量食用时,人体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蛋白质不能充分被消化分解,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另外,螃蟹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比如蟹肉中的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可能会干扰淀粉酶、脂肪酶等的正常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腹胀。
“孕妇的消化不良,考虑到用药十分谨慎,因此建议她喝点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慢慢地肠胃功能会逐步恢复。”王新颖还建议,可以服用达喜片,中和胆汁、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另外像豆浆、黄豆等产气的食物,此时就要尽量避免了。
据了解,在春节期间,医院消化科一直都很忙,醉酒、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诊疗抢救,年初八医院正常开诊,门诊和住院病房很快就爆满。专家建议,肠胃喜欢有节律的生活,一顿只吃七八分饱最好。当胃肠疾病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受到很大影响时,很容易出现二次感染或者新发的肠道感染加重症状。“对于肠胃受伤的患者来说,恢复的总体的原则是回归健康规律的饮食,不吃隔夜的食物,不吃烹煮不充分的食物,在食材和烹饪方式的选择上尽量清淡、易消化,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
文、图|记者朱嘉乐张华陈辉
通讯员张婷婷戴希安简文杨马彦韩羽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