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以“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为主题,这与东莞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工作主线一脉相承,充分彰显了东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信心。
一号文提出,到2027年,“东莞市可调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五大目标,未来3年将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奖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为广大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全面夯实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
东莞市将围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和模型算法三大关键要素,全面夯实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东莞将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建立1个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1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统筹调度市内外N个智算资源,全面构建东莞公共智能算力供给体系。同时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算力券,进一步降低企业、高校院所智能算力使用成本。
东莞市将扩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供给,围绕“8+8+4”重点产业链,打造不少于30个行业级数据集和知识库,规划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企业开展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加快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
与此同时,东莞市还将推进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创新应用,设立最高1500万元的模型券,支持企业基于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推广。支持建设工业垂直领域模型算法超市,开发不少于3个制造业基础大模型、15个垂直领域大模型、200个“两高”工业小模型、工业APP或工业智能体。支持组建人工智能领域创新联合体,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4000万元资助。
有效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将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终端两大主攻方向,有效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工业边端智算网络应用场景。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提高“大模型+小模型”在制造场景的渗透率,更好支撑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跃升。
东莞将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形成一批行业级解决方案。编制人工智能+制造企业应用指南,围绕“8+8+4”重点产业链打造不少于100个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一号文还提出,东莞市将推动AI+智能终端不断迭代升级,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吸引国内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推动人工智能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培育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每年发布人工智能软硬件创新产品名录,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首台套、首版次支持。
此外,东莞还将加强人工智能招商引进和产业培育,精准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图谱,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瞄准人工智能细分赛道加快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东莞。
持续优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一号文提出,东莞市将紧盯重大平台、创新人才、子基金群和发展环境四大重点保障,持续优化东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在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方面,东莞将全力创建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湾打造人工智能新区,在松山湖科学城、水乡经济区等布局一批人工智能主题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在引育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方面,东莞将做好人工智能领域战略科学家团队、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建设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到2027年培养、培训、评价人工智能领域技能人才不少于30000人次。
东莞还将发起人工智能领域子基金群,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积极参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股权投资或资产并购,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项目落户东莞。同时提高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强化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信贷支持。
在活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氛围方面,东莞将全面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发布智能移动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建立人工智能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与广深港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文、图|记者李洪宝石梦卓通讯员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