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发布“开工理财”投资攻略重点聚焦于理财和银保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2-07 00:44:13

本报记者彭妍

春节假期结束后,多家银行开启新一轮产品营销工作,同时发布“开工理财”投资攻略,将营销重点聚焦于理财和银保产品。其中,理财产品方面,大多为低波动、稳健型产品;银保产品方面,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等产品仍是理财经理首推的产品类别。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节后,客户手中持有一定活期资金,包括奖金、红包等,需要寻求理财通道。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选择理财、保险类产品的可能性更高,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可借此机会拓展客户。另外,春节前后也是银行发力“开门红”的重要节点,财富管理部门在年初获取理财资金、用户后,可以在未来持续做客户运营,提升客户价值。

稳健型策略仍是主流

银行理财市场随着节后复工再度升温。近日,包括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民生理财、平安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子公司,顺势推出开工理财产品。

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稳健型”的R1、R2类风险产品。从产品期限来看,7日至3年封闭期均有,但主要集中在半年期以上,主投债权类资产票息打底以及存款类产品。

例如,工银理财推出多款开工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活钱产品、中短期限产品、长期限产品,不同的产品在流动性、投资期限、风险评级和收益表现上各有特点,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其中,一款工银理财核心优选14天持盈固定收益类开放式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为PR2,起购金额为1元。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通过14天的锁定期平衡流动性和收益。

民生理财同样推出了一系列以低波动、稳健型为主的“开工有好理”产品,多数产品风险较低,涵盖现金类、封闭类、固收等多种类型,期限从1天到1090天不等。活钱现金类产品能满足高流动性需求;封闭类产品可锁定收益;持有期类产品兼顾灵活与收益;稳健固收类产品以纯债投资为主,收益表现较为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春节假期结束后,银行之所以推出新一轮理财产品和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节后理财需求增长。春节假期结束后,部分投资者会重新进行资产配置,理财和储蓄的需求上升。银行抓住这一有利市场环境,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吸引顾客进行财富管理。二是市场竞争加剧。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著提升,各家银行更加注重特色理财产品的推出,以期在开工季迅速抢占市场。三是稳定回报产品热度回暖。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低波动、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的。

银保产品热度不减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银行网点发现,除了低波动、稳健型理财产品外,不少理财经理首推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

“如果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我们其实更推荐保险产品。”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尽管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由3%已经降至2.5%,但是在当前环境下购买仍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优势是可提前锁定收益,即使未来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目前已购买的产品预定利率不会变。增额终身寿险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无论是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品质生活,还是未来的养老规划,我们都比较推荐年金保险产品。”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年金保险产品的特色在于其确定性与长期性,能够锁定固定利率,实现长期复利增值。

当记者提出想要购买稳健型产品时,某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如果此前没有买过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建议您考虑一下这两款产品,不仅可提前锁定利率,还可应对当前利率下行趋势。不过,在购买时需综合考虑个人的年龄、职业、收入、自身需求等,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杜阳表示,保险产品热度不减有多方面原因:从需求端来看,伴随各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叠加理财、基金等资产管理产品收益波动较大,在居民避险情绪较高的情况下,保险产品尤其是储蓄型保险产品,兼顾收益性和稳健性,符合当前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拓展代销业务是未来银行发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代销保险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能够有效拉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有助于缓解息差压力,实现轻资本运营转型,因此银行有动力发力多元化代销,提升市场竞争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