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娜
近日,特朗普语出惊人,扬言要让美国“接管”饱经战火摧残的加沙地带,将巴勒斯坦人安置到其他地方,由美国来发展加沙地带的经济。这一表态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遭到各方的一致反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朗普的说法更多是一种极限施压的外交谈判策略,也是一场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表演。在现实中,这一设想几乎没有落地实施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对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和基本人权的言论纷纷予以谴责,这也充分表明美国这种无视国际规则的行为不得人心。
极限施压与利益诉求
2月4日,在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放话,希望美国“接管”加沙地带,甚至表示要“长期拥有”加沙,同时不排除向加沙地带部署美国军队。
对此,丁隆指出,特朗普的首要目的在于展示美国对以色列毫无保留的全面支持。当下,加沙停火协议第二阶段即将开启,正处于关键的谈判时期。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实则是向巴方极限施压,试图让巴方清晰认识到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以此作为增加谈判的筹码。
从更具体的利益诉求来看,特朗普试图逼迫哈马斯及巴勒斯坦方面向以色列屈服。他还想在巴以问题上取得突破,推行其第一任期提出的“世纪协议”。该协议的实质是美国力图一厢情愿地通过所谓的“从和平到繁荣”的计划,对巴勒斯坦进行经济补偿,换取巴勒斯坦的政治妥协。特朗普认为国际社会认可的“两国方案”没有前途,企图绕过这一方案,提出新的巴以解决方案。
从美国国内政治层面来看,则是特朗普为了凸显与拜登政府的差异。拜登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存在内在矛盾,一方面声称坚持“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另一方面却在行动上持续给予以色列援助与支持。特朗普通过提出“接管加沙”这一极端支持以色列的方案,展现出与拜登截然不同的态度,试图证明自己在处理巴以问题上的独特与强硬。
“接管加沙”可行性几乎为零
针对特朗普的言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5日说,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以人的尊严生存的权利不可剥夺。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过程中,恪守国际法基本准则至关重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合法权利,始终认为“巴人治巴”是加沙战后治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反对针对加沙民众的强制迁移。
“这种做法严重违背国际法,是对当今世界秩序的严重践踏。美国若强行推行,将把世界拖回到野蛮的殖民主义时代,国际社会都对特朗普的这一说法嗤之以鼻。”丁隆说。
他进一步指出,特朗普“接管加沙”的设想基本上没有实施的前景,存在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加沙地带居民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强制驱逐违背基本人权,也没有阿拉伯国家愿意接收加沙难民。约旦和埃及作为最有可能接收难民的国家,已明确表示拒绝。
从美国内部来看,特朗普表态后,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等部门都在为其打圆场,表明美方并未做好相关准备。这说明特朗普的这一想法在政府内部缺乏支持。
美传统中东政策重大变化
过去几十年,自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以来,美国从未有过亲自接管巴勒斯坦领土的表态。丁隆认为,特朗普此举无疑是美国传统中东政策的重大变化,对中东局势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在巴以关系方面,特朗普的表态使得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彻底倒向以色列,这极大地鼓舞了以色列国内的右翼势力。巴以和平协议原本就脆弱的平衡恐被打破,面临着直接的威胁。双方的既定政策和心态或发生巨大变化,信任基础被严重破坏,和平协议破裂的风险急剧增加。
在整个中东地区,“接管加沙”的提议严重冲击了巴以停火的脆弱局面,让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也对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两国方案”构成沉重打击,或引发中东局势的连锁反应,使得中东地区再次陷入恐慌和动荡之中,其恶劣程度甚至超过以色列的强硬举措。
在丁隆看来,特朗普上台后,其在中东政策上的不确定性远超预期。除巴以问题外,未来他在伊朗政策等方面可能还会有更多出人意料的举动,给中东地区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