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黄浦区2025年重大工程建设集中开工仪式在金陵路二期工地现场举行。
2024年,黄浦区全区重大工程共计67个,总投资额5336.7亿元,总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全年共推动9个项目开工,黄浦区文化中心、太平洋商业中心、文庙改扩建一期项目等8个项目完工,23个项目续建。其中,160街坊完成保护性综合改造,并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区文化中心作为黄浦区“两会”会场,顺利通过“大考”。士林华苑二期、FO2-01地块及F02-09地下空间地块等9个项目如期开工,为重点区域功能转型、群众生活品质升级注入全新力量。累计完成投资额35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8%。
今年,黄浦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70项,总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5452亿元。今年,以“开工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预备一批”为抓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将完成投资额390亿元,实现10%年增长比例;落实重大战略方面,确保实现商业商务类竣工面积180万平方米,推动“十四五”规划蓝图落地;提升核心功能方面,聚力打造“一带双核三区”重点功能区,实现22个项目开工、15个项目完工;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一江一河”优质滨水空间、南京东路步行街、新天地区域配套建设持续升级;内环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将实现全入地;基本实现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全覆盖。
黄浦区C020102单元096-2地块历史风貌保护项目
项目位于黄浦区新天地板块,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规划有城市高端度假酒店、特色商业街区、风貌低区住宅、品质高层住宅。项目将整体依托于对场地区位条件、历史沿革、基地现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续写文脉,焕发新生”作为总体愿景,以传承城市基因、梳理老城肌理、营造绿化低碳街区为设计原则,打造新天地地区城市亮点新片区,完善迭代复兴,突显复兴路历史文化传承轴,力争淮海路-新天地版图升级。
大兴街717-719地块"项目
项目位于黄浦区陆家浜路街道,北至中华路、黄家阙路,南至陆家浜路,西至大兴街,东至迎勋路,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项且致力于打造成为高品质国际生活社区以及具有标志性的历史风貌保护典范,为黄浦区建设新的历史保护风貌地标亮点。项目内包括高层住宅建筑、低区风貌建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用房等建设内容内容,江阴街路段也将配合项目品新进行整体改造,延续风貌街面展示。
淮海中路130街坊项目
位于淮海中路商圈核心位置,紧邻地铁1号线和14号线黄陂南路站,占地面积超1.7万平方米,总开发面积约超12.8万平方米。项目集结全球顶尖设计团队的创意力量,在历史建筑调研、文化建筑与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深入合作,修缮地块内的历史建筑,实现保护与活化,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价值,重现老上海霞飞路风情与人文精神。该项目已获得LEED铂金级和WELL金级预认证,并以中国绿色建筑标志三星级为标准进行设计。项目将建构文化零售地标,让人文、艺术、自然在这里碰撞、交融。建成后将与现有的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覆盖高端圈层的引力场,汇聚上海的时尚潮流新锐与高端商务客群,打造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新地标典范。
董家渡金融中心
董家渡金融中心(绿地外滩中心)项目位于黄浦区小东门街道616、735街坊地块,地处上海市黄浦区核心区域,直面外滩,对望陆家嘴。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9万平方米。项目业态融汇地标建筑群及国际办公与生活环境,办公部分包括300米超高层为首的4幢甲级写字楼及7幢总部办公楼,商业涵盖高端商业中心及开放式休闲商街,另有超高层星级酒店及8幢高端住宅楼。文化配套方面有公共绿地、历史保护建筑、滨江文化休闲空间等,包含董家渡花桥、商船会馆花园、教堂花园、百草园、健康花园和中央公园等6处口袋公园,其中花桥作为空间纽带连接了绿地外滩景观空间和黄浦江西岸滨江人行步道。
金陵路二期
金陵路二期项目东起四川南路,西至盛泽路,南至人民路,北临延安东路,占地约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0万平方米。项目以风貌保护为特色,属于综合性TOD开发,业态涵盖办公、商业,拟打造标志性超甲级办公塔楼及具有历史风貌特色高端商业。建成后项目将作为新兴的城市地标,整合区域消费层级、带动区域商务活力。项目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预计2025年初开工,2029-2030年分期竣工。
龙凤商厦
龙凤商厦(龙凤·PRSCO)地处淮海中路与瑞金一路交叉口,用地面积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项目采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手法演绎出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既融合了地域的文化肌理,又打造出项目的独特性。同时,在建设密度很高的条件下创造出1800平方米的24小时开放的屋顶平台,三面环景,俯瞰繁华都市的同时享受静谧的绿色环境,在上海风貌保护区和淮海路这条历史悠久的城市街道里提供了一个颇具商业价值的城市界面。项目获得“2024第十届CREDAWARD地建师设计大奖—城市再生/旧改(未来项目)优秀奖”及“2024全球未来设计大奖(GlobalFutureDesignAwards)——金奖”。项目将针对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体验的目标客群,选定概念店、首创店、体验店等前沿潮流多元业态组合,通过引入数个先锋轻奢、高品质国际首店类目标品牌店,形成有代表性的概念店矩阵,打造满足消费者社交生活多元要求的场景,建设成为年轻、潮流、艺文、时尚的商业项目。项目致力于打造淮海路商业新地标,进一步助推淮海中路商圈打造成为“人文关怀有温度、建设标准有高度、文化传承有厚度”的世界级商圈。
乔家路A片区项目
位于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第四象限,东至巡道街、中华路,南至俞家弄、黄家路,西至光启南路、永泰街,北至规划蓬莱路。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项目将以传承、修复、再生老城厢风貌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城厢历史文化,精心保护城市文脉、街区肌理,以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保持历史风貌的连续性、整体性、协调性,更好彰显老城厢的乡愁记忆、烟火气息、独特韵味,打造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文化商业活力街区、藏品级低密度住宅社区,积极塑造黄浦区城市更新品牌形象。
文庙改扩建工程及整体功能提升综合项目
文庙改扩建工程及整体功能提升综合项目位于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东至学官街、南至文庙路、西至老道前街、北至梦花街。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在保留文庙中部核心区域现状的基础上,修缮和新增致道书斋、观德堂、尊经阁、办公楼、游客服务休憩中心、茶亭复廊等建筑,以恢复文庙西庙轴、东学轴的传统规制布局。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将进行整体功能综合提升:主要包括棂星门、东西厢房、大成门、东庑廊、西庑廊、大成殿、崇圣祠、学门、仪门、听雨轩、杏廊、明伦堂、魁星阁、儒学署等建筑的整体修缮及结构加固,并增加宣传展示区域。
新延安东排水系统控污提标工程
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位于浙江南路宁海东路交叉口延福绿地内,是上海市黄浦区雨水排水规划(2021-2035年)9个雨水排水控污提标系统之一,服务面积1.68km2,建成后排水能力提升由1年一遇提升至5年一遇。项目雨水调蓄总规模24000m³,其中,控污12000m³,提标12000m³。主要包含1座全地下控污调蓄池、1座顶管井、1座设备装间及DN2000截流管道、控污放空管、提标放空管。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科研基地
项目位于世博会地区文化博览区D06街坊D06-01地块,总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项目拟建中国船舶集团总部办公楼、产业办公楼、综合办公及配套用房,项目内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江南制造局旧址总办公厅大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专家楼。项目建成后,将入驻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海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带动我国海洋装备与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资源、人才进一步向上海集聚,有力支撑上海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支持上海市巩固、提升在我国海洋装备与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中心。
中华路傅家街项目
项目地处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北侧与豫园毗邻,南侧为乔家路地块,区位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东至光启路、中华路,南至学院路、复兴东路,西至规划傅家街、东街、聚奎街,北至231B-01、235B-02、237A-01地块。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项目将结合豫园老城厢区域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整体打造,依托风貌特色历史街巷与周边商业空间的互补联动,综合平衡社区商业活力动线及业态需求,强化商业、文化、服务等多元功能的复合,打造具有历史风貌特色的高品质综合社区,塑造活力城市空间界面,对区域功能进行整体完善和提升。
永年里
项目(淮海社区102、103-1及103-3和104-1街坊)位于淮海路-新天地核心地段,东至肇周路、南至徐家汇路、西至黄陂南路、北至建国东路。项目以“焕新区域繁华魅力,传承在地人文情怀的融合式社区典范”为目标,以高端超高层及高层住区、低密度风貌花园别墅、小体量特色商业街区、多元功能高阶会馆、及高端租赁型居住五大功能产品为内容,围绕“一芯、两带、四区“的格局,以城市街道为主要空间链接,打造海派限定的多功能社区。
永新里
项目位于黄浦区中部、豫园街道西侧,西邻淮海中路街道、北邻外滩街道,北至淮海东路、东至云南南路-人民路、南至方浜西路、西至西藏南路,占地面积9.86公顷。项目属于住宅和商业的综合业态地块,由一栋高层住宅、两栋超高层住宅以及复原原旧区邻里街巷城市肌理的多层建筑组成,项目还包括保留历史建筑与一般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项目将把新老融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的整体;以住宅为主,结合部分商业,打造超级混合社区的概念。项目将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老城厢与太平桥地区的历史文脉,为西藏南路复合功能发展轴注入新的活力,为“蓝绿丝带”生态连廊打造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