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武汉博物馆上新的“琬琰英华——馆藏历代文物珍赏”展览正在展出,一批具有吉祥寓意的文物亮相。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展厅探展采访,看到商代“凤纹方罍”盛酒器,大气高贵;清代画珐琅花卉果盒,满满年味;年前出差回来的清代镶宝石“一名诰命”银凤冠,成为展厅顶流;还有“一品当朝”如意等吉祥寓意的展品,陪伴市民过春节。
过年怎少得了酒?“凤纹方罍”盛酒器足够高贵
过年走亲访友,小酌怡情。在古人的宴席上,酒也是必备之物。古人留下来的盛酒器,既是文物也是艺术品。
武汉博物馆社教部工作人员郭维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这件商代“凤纹方罍”,就是一件盛酒器。该器物是1966年在蔡甸发现的,当时农民在犁地的时候发现了这件青铜器物,对它的价值没有足够认识,一直存放着。后来,被汉阳文化馆的领导发现,收藏在汉阳文化馆,后入藏武汉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器物入藏时,只有器身,没有盖子,盖子是后来根据同类型青铜器3D打印复制出来的。
郭维婷介绍,商代人信奉玄鸟,将它视为自己的祖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凤鸟纹是商代青铜器中常见的纹饰。青铜器在古代贵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级别也很高。罍大部分是圆形的,方罍较少,因而更加珍贵。
凤冠霞帔是怎样的?“一品诰命”凤冠成展厅顶流
你在古典小说和古装电视剧中听说过“一品诰命”吧?“一品诰命”是古代皇帝亲封的官员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
你见过“一品诰命”的凤冠吗?武汉博物馆就有一顶。
武汉博物馆信息部工作人员陈声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展览上新以来,清代镶宝石银凤冠,成为展厅的顶流。“这件文物以前也曾在武汉博物馆展出过,但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关注。”陈声宇透露,2024年长沙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都曾借展这件文物展出,运用了珠宝打光的效果,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因而这件文物“出差”回汉之后,武汉博物馆也学习兄弟场馆的布展和打光方式,将这件展品放在C位进行展示,效果极佳。
武汉博物馆社教部工作人员郭维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这顶凤冠是在清代云贵总督张凯嵩的墓葬中发现的,当时一起出土的还有朝珠。凤冠和朝珠都是在正式场合佩戴的。凤冠为纯银打造,有龙纹、凤纹、火焰纹,火焰纹上还有四个清晰的字“一名诰命”。张凯嵩是湖北人,所以其墓葬是在湖北发现的。
嗑点瓜子?古代人的果盘竟然如此精致!
过年,少不了要招待客人。客人来了,放完鞭炮将客人请进门,最先招待客人的就是茶和果盘。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武汉博物馆的一件“清代画珐琅花卉果盒”十分精致。旁边八块小果盒和中间的圆形果盒,都是可以拿下来,单独使用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果盘,可以盛放瓜子、糖果和小零食。郭维婷说,珐琅是舶来品,画珐琅是其中的一种。果盒上面还绘有五只蝙蝠和寿字,寓意“五福捧寿”。
记者看到,展厅里还有一只玛瑙梅花杯也相当吸睛。玛瑙晶莹剔透的材质,与匠人精巧的手工结合,杯子呈现出梅花花瓣的形状,并且在手柄上还雕有两朵梅花。如果用此杯待客,那真是妙哉!
万事如意!从挠痒痒之物变身为艺术品
“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是我们常常说的祝福语,而“如意”也是古人喜欢的一件器物。
郭维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如意”最开始是用来挠痒痒的,因为能挠到人够不到的地方,如人心意,所以被称为“如意”。后来,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和馈赠的礼品。这次展厅里展示了两件重要的“如意”,一件是青玉如意,上面雕刻有菊花和蟠螭纹,象征着长寿;还有一件是伽楠木雕“一品当朝”款如意,上面雕刻有八仙为老寿星祝寿的场景,“如意”头上雕刻的是松树和老寿星,如意柄上雕刻的是八仙,栩栩如生。“如意”上还有四个清晰的字“一品当朝”,应该是一品官员之物。
(本文部分图片由武汉博物馆提供)
梦梦虫
小时候果盘都这种造型。就4瓣,也没这么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