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印发,新增常州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均衡发展水平,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更好地衔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重要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实现对国内生产总值4000亿元以上城市的基本覆盖或有效辐射,进一步强化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此次新增的物流枢纽均位于“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等重要交通节点上。
近年来,常州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创新生产资料物流组织与业务模式。
加快优化物流网络,优化“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空间布局,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常泰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即将建成通车,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丹金高速、德胜河、苏南运河等一批铁路、公路、航道工程加快启动。
全力培育物流主体,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多式联运平台企业等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省重点物流企业32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5家,“十四五”以来新增省级物流载体数量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加快推动运输结构优化,帮助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在省内率先开展长三角“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试点,运河东港、金坛港成为上港ICT场(站),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未来,常州将继续把握物流产业发展新趋势,高标准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实现并拓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强化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