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织金县上坪寨乡八寨村的三危山非遗博物馆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打卡点,省内文化爱好者和周边村寨返乡过节的苗族同胞,利用假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咨询探讨。
“这些苗绣图案我从小就会做,但不晓得什么意思,只知道是祖辈一代传一代下来的,今天才懂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意义。”
“通过参观,我对苗族非遗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知。”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体会到了苗族非遗的魅力和价值,也认识到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据了解,三危山非遗博物馆是毕节市织金县上坪寨乡八寨村石板房组农民何易隆历时24年,经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备案确认,自主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非遗项目的一家民办非国有博物馆。涉及苗族军事器械、传统器乐、传统染织绣工艺、古籍古歌、丧葬文化、文物碑拓和地方古迹以及农耕文明器具等。博物馆保护传承非遗项目25项;自行挖掘整理、自主申报并进行自我实体保护传承非遗项目9项;收藏非遗文物385件(套)。同时,苗族蜡染刺绣纹样等400多项文化创意作品申请了版权保护。
“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几十上百人,连声音都给讲嘶哑了”。何易隆告诉笔者,博物馆建馆以来,经过不断的规范建设,博物馆跻身2024年度贵州省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档案建设情况考评奖补前十位,还被毕节开放大学推荐申报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据统计,从大年正月初一到初七,博物馆共接待客人685人次。(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