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月25日刊发题为《为什么睡眠质量如此重要——而且如此难以衡量》的文章,作者是索菲·布什威克。全文摘编如下:
昨晚睡得好吗?你的反应可能取决于你在床上待了多久,有多少时间辗转反侧,或者是否感到休息好了。但也可能取决于你今天是否锻炼了,你的可穿戴设备说了什么,或者你是什么时候被问到这些问题的。
英国华威大学睡眠研究者妮科尔·唐(音)说:“每个人对睡眠质量都有自己的定义,这是个问题。”
睡眠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由什么定义是科学家还在努力弄清的谜团。我们知道,睡个好觉涉及一系列睡眠周期,也就是睡眠时脑部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在醒来后感到神清气爽,这些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很必要。普通人每晚要经历4到5个完整周期,打乱这些周期可能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健康后果。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让-菲利普·沙皮说:“睡眠质量糟糕和很多健康风险有关。”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体重增加等风险更高。
测量结果或与感受不符
尽管关于睡眠质量如何定义还没有决定性的共识,但研究人员和医生经常用脑电图或腕动仪分析睡眠:前者跟踪睡眠周期的脑部活动,后者监测身体在夜间的活动情况以衡量清醒的程度。这类测量显示,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入睡需要的时间以及醒来的频率和睡眠效率——躺在床上确实睡着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唐说:“通常情况下,不是只凭一个参数就能评估睡眠质量,而是要把一串不同的参数加在一起。”
但这些参数如何叠加却并不总与主观经验吻合。例如,2023年对100人进行的一项研究利用脑电图测量结果对睡眠质量分组,结果发现,与睡眠质量好的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的人在非快速眼动这个深睡眠阶段停留的时间较短。然而,受试者自己报告的有关睡眠质量的指标与脑电图指标并不匹配。研究者2024年对超过250人持续七晚的脑电图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观睡眠评分与客观衡量标准只有一定的关联,并且睡眠效率是决定参与者是否报称睡眠质量更好的最重要变量。
这意味着脑电图或腕动仪数据可能显示你晚上休息得极好,但你仍然把睡眠质量评定为较差,反之亦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尚不完全清楚,但其他研究支持一种观点:即夜里的睡眠情况并非确定睡眠质量的唯一途径。唐和同事在2022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参与者对睡眠质量的看法受第二天经历的影响,比如他们目前的情绪状态或体育锻炼情况。唐说:“白天做什么可能会影响你对前一晚睡眠的评价。”
针对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形,一个睡眠专家小组得出结论认为:“最终,‘高质量睡眠’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主观的,而且根据目前的衡量标准无法持续量化。”
别让数据增加睡眠焦虑
睡眠质量很难客观评价,因此我们在考虑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睡眠质量评分时不应该急着下结论。这些数据有很多基于心率或活动等测量数据,可以准确判断你是否睡着;但这些小装置的制造商通常不会解释这些因素对于决定最终结果的权重如何。一些专家警告说,不要过于重视这些分数,因为它们有时并不可靠,并且还会增加我们对睡眠的焦虑。
即使有时不能准确评估睡眠质量,我们也可以采取某些行动以获得更好的睡眠——比如不喝酒。酒精可能有助入睡并在前半夜增加非快速眼动深度睡眠,但在后半夜可能使你清醒并损害快速眼动睡眠。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安排和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也有所帮助。
当然,有些睡眠碎片化的情况不可避免,比如照顾哭闹的婴儿和起夜。此外,一生中的情况也会改变。所以,别因为一晚睡眠中断而烦恼——恰恰因为睡眠质量如此主观,如果你开始焦虑,你醒来后的感觉可能比实际情况更糟。(编译/赵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