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黄旭华,追寻“最帅院士”留下的那道光

上观新闻 2025-02-07 17:12:52

“参观交大校史馆时一抬头,惊讶发现黄旭华院士年轻时竟如此之帅,风度翩翩。”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于昨日溘然长逝。

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争相悼念,有人晒出与黄旭华院士的“邂逅”,照片上年轻的他墨发如瀑、剑眉星目,是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最帅院士”。

“帅气”对于黄旭华院士,绝不仅是颜值,更是他追寻科研创新孜孜以求的态度、面对困难阻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1958年新中国启动“两弹一星”的同时也启动核潜艇研制,曾寄希望于苏联的技术援助,然而遭到拒绝。苏方的理由是:“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

面对信息封锁,就从报章杂志的只言片语里找信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整合分析鉴定;没有计算机,就靠算盘、磅秤、计算尺和手算……事实雄辩地证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核潜艇工作者,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顶尖的技术难关,一步一步发展建设出自己的核潜艇。

这段历史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竞争与封锁加剧的当下有着重要启示。黄旭华在回忆当年核潜艇“白手起家”时曾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特别是今天科研条件、科研的不断追求新的情况下,前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是障碍重重,往往是风险很多。必须要有一个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心。我们搞科研的,如果你不把心装到里面去,你很难出成果的。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在科研工作当中去。”

面对尚不熟悉的人时,许多人习惯从“颜值”直观感受。年轻人关注黄旭华院士“帅气”背后,是因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他一度是中国涉密级别最高的人员之一,名不见经传。

曾有老同学问他:“别的科技人员,是有一点成就就抢时间发表;你去搞秘密课题,是越有成就越得把自己埋得更深。你能承受吗?”

刚参加核潜艇项目时领导找他谈话:“你不能泄露自己的单位、自己的任务,一辈子都在这个领域,一辈子都当无名英雄,你若评了劳模都不能发照片,你若犯了错误都只能留在这里扫厕所。你能做到吗?”

在数十年里,黄旭华隐姓埋名,就连母亲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他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默默镌刻在中国国防安全的“定海神针”之上。

忍受这样的寂寞,需要强大的爱来支撑。

“我很爱我的妻子、母亲和女儿,我很爱她们。”黄旭华从不讳言爱,他更将个人亲情与爱情融入家国情怀,深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当尘封的历史得以解密,穿越黄旭华院士旧照中清澈的眼神,新一代年轻人能感受到他对祖国纯粹的爱——他的帅气,来自于将一生奉献给祖国,无怨无悔,赤诚磊落。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是当代青年谈论偶像时普遍提到的标准。“最帅院士”黄旭华无疑是这一标准最生动和深刻的诠释,他的一生也是偶像意义的最佳注解。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如同星辰般闪耀着光芒,也照亮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