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王成辛沁玲
听说服用“三七”能降血压,老人自己动手种了一年,天天泡水喝,结果导致肝损伤、黄疸、腹水。武汉专家发现,老人种植的很可能是“土三七”,由于含有吡咯双烷类生物碱成分,容易导致肝损伤,甚至会诱发肝衰竭。近日,老人在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接受治疗,肝功能等指标趋于好转。
石婆婆(化姓)家住湖北随州,平时身体硬朗。1个月前,老人突然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恶心等不适,她第一时间到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症状一直没有好转,老人辗转武汉一家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诊断为腹腔积液、黄疸、肝功能不全。家人疑惑的是,老人没有乙肝,也没有脂肪肝,怎么会出现肝功能不全。
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得知,石婆婆的血压偏高,她刷短视频时听说服用“三七”有活血化瘀、降压降糖的功效,于是自己动手种了一年的“三七”,天天泡茶喝。很快,老人察觉身体不对劲了。湖北并不产三七,医生判断老人种的并非真正的三七,而是“土三七”,服用后会引起肝脏的小静脉闭塞,进而出现转氨酶异常、黄疸、腹水。
在该市级医院住院期间,老人接受了护肝、护胃、利尿、抗凝、补充白蛋白、糖皮质激素抗炎等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后又被转到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感染性疾病科,由赵雷教授团队接手治疗。
经过病史询问和肝脏普美显核磁检查,赵雷教授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由于病情尚处于早期,可内科保守治疗。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老人的各种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等指标好转,即将出院回家。
赵雷教授介绍,“三七”与“土三七”仅一字之差,但二者却是天差地别。“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晚期可见肝纤维化。一些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要面临肝移植。
“三七不是药食同源的中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赵雷教授提醒,中药材鉴别是一门科学,有一些中药来源可能有好几个,但是三七和土三七确定不是一种植物,土三七也不能入药,更不建议个人种植后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