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的“无绪”

钱江晚报 2025-02-07 21:27:10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章咪佳

汽车导航定位不到准确地点。下车一路走到吴山广场标志性的“永和豆浆”,终于看到旁边有提示牌:“意象画廊,向前再走30米。”

结果就这么一段已经明示可以大胆往前走的路程,又不确定了:两位厨子在聊天。整条小巷子里错落着各家餐馆的抽油烟大烟囱——对啊,想想“高银街××号”这种地址,杭州人的条件反射多是咽口水。

然而画廊,确实就挤在烟囱的围圈里。

按门铃进去,里面正在展出艺术家李云雷乙巳新年的小展。瞬间觉得一切都合理了:

这位写意花鸟画家是有名的生活家,做饭、养花、捉虫、观鸟、玩古……关键是,55岁的他也要上班的——只不过,俯拾即是画意;日常里一切的活色生香,最该入画。

朵朵躲人

上楼进展厅,李云雷说展览从门口的一只猫就已经开始了。

猫?!没看见。

走下来重新看起,还没找着——哦,进门迎面,一步路不到,得抬头才能看见比手卷还窄的画幅里,一只写实的三花:撑足了“天地”,只够露出大半团背影对着我。和日常一样德性,她不理人。

门口的朵朵

朵朵10岁了。李云雷说名字没有取好,“来人就躲”。

8年前,李云雷的太太从瑜伽室出来,有只小猫一路跟着直到跳上她的车厢盖。“进去?”猫还真跳进车里,泰然坐到领导位上。

后来她就叫朵朵了。很霸悍,很神秘:爸爸开画展,她独自楼下把关;楼上,由她引领的展览名叫“无绪”——那么肯定是取“没有情绪”,绝非“没有头绪”。

天冷桔子热闹的时候,朵朵喜欢趴在一堆桔子上,孵蛋的姿势。

新花天花地

新年小展做了13年。李云雷每年选出二十来幅作品,展现过去一年的创作追求和表现。除了花鸟画创作,去年实验非常多:他擅长的“花天花地”里,出现了更多抽象和现代的感觉。他把传统、当代,中国、西方结合着玩:

一片彩墨林立,相互冲破边际。你可以说这是抽象画——画眼处,画家拿白粉擦了一笔,既让画面泛光影,也是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再看下去,抽象画面背景怎么不是汉绿釉呢?

《无题》24×33cm纸本设色2024年

画展里唯一一张老画,画了一双绣花鞋。

李云雷三年荡马路遇上,买下了这双绣着葱兰的布鞋。当初画画那天,他先用火龙果汁调了胶和胭脂,画火龙果。果汁有多余,就用纯汁再染了这双绣花鞋。但这张画后来放在纸堆里多年不见。

去年整理画室,“绣花鞋”从故纸堆里冒出来了,自带时间的痕迹:原先偏紫的红色鞋子,氧化成了赭色;也完全搭配画面,初看一点不见破绽。

《一双绣花鞋》24×33cm纸本设色2022年

李云雷今年还是决定展出这张画,葱兰的勾线,脚后跟细细染出来被踩坍的褶皱,很中国味。再俯瞰鞋垫子,“用了西画的写生方法,白粉提了一提右脚的鞋底,两只鞋里明暗调子不同了。”

当年和绣花鞋一起画的火龙果

菖蒲剃头

小展每年腊月开展,作为春的序曲。有一张菖蒲(们)应景:四盆植物错落着一块小太湖石后,各有神气,不过集体寸头。

“菖蒲古来就有自己的生日,四月十二,也是修剪草长的日子。”但是李云雷题跋上写着“二月二剃头”,他的菖蒲不等初夏,跟着人走,春节以后就要剃头:早早打起精神,澎湃生长。

《二月二蒲剃头》24×33cm纸本设色2024年

夏天画家有别的事情要照顾。头回过来,画家画了一只没骨的螽斯,收着小羽准备发力振动。

《螽斯》24×33cm纸本设色2024年

这两年夏天,李云雷都要夜行灵隐,抓蝈蝈。“就在小西天外围,临溪的小路边。茶树梢上,很好抓。”

去年抓回来三只,李云雷凭叫声选——《诗经》里记录螽斯,通过翅膀振动发声,“诜诜兮”。深入一大片螽斯的聚集点,这种“诜诜”就如机关枪放枪。

蝈蝈也是吉祥物。《诗经》上接着写,它们“宜尔子孙,振振兮”子孙众多,家族兴旺。

李云雷画的这只,就是“叫”得最美妙的一位。

白鹭不优雅

“过年在哪里?”

“家里待待。”我以为这算是一句寒暄,再回问他:“您上哪儿了?”

“我每天看鸟儿。西溪,大清谷,大江东……人少的地方。”

太太是观鸟高手,杭州一、两百种鸟都识得,李云雷多年“陪猫妈打鸟(鸟友术语)”,当然也是花鸟画家师法自然。他们观看纯粹,不拍摄,太太持双筒望远镜,他用单筒。李云雷报不出那么多鸟名,不过眼睛看到的形神态都深入心脾。

今年展览选了两只鸟,一只停在石头上,数笔连贯的侧锋淡墨,塑造出全身。

《心安处》24×33cm纸本水墨2024年

我给“懂鸟”APP看这只水墨的鸟,对方识别出丝光椋鸟。哦!还真有可能。照理没有色彩仅凭大型,杭州很多鸟符合,但这确实是一只天庭比较低的鸟。就这么一笔细节,人工智能也心有灵犀。

另外一面墙上,画家意笔勾了一只佝头缩脑的白鹭:站在荷塘的淤泥里,凝神。它正在觅食,观望中。

通常白鹭的站姿是很超模的,腿长脖子长。可是为什么偏偏捡人家不优雅样子描绘?大概一瞬的戏剧张力更吸引画家。

然后他给画面题跋:“心如日月不住空。”

《心如日月不住空》24×33cm纸本水墨2024年

老南瓜的岁月

是啊,对李云雷来说,世界大着呢:哪里都可以造世界观,巴掌大的一块太湖石,西湖残荷的一个切片,都可以变成一个宇宙。不过更大的天地,在他的食物里。

展览尾声有两只南瓜,年龄相差好几代。前景里的老南瓜,沉着沧桑,皮厚得不容易切。

《瓜》24×33cm纸本设色2024年

李云雷说这种沉稳的金黄,不按传统技法一遍上色,它得一遍遍地染,正面、反面地染,像是在回溯南瓜的岁月。至于每一遍,笔尖再舔点什么颜色,蘸多少墨、多少水,再谈下去都是专业的技法,说不清了。

好友王群力就说,“如果把看画展比做吃饭,画家好比是米饭,那些画作就是菜蔬。挖口饭,拣筷菜。”他看李云雷的画,“一幅一幅看过去,脑子里浮现出切得极细的香干,刚刚出炉的清蒸白条,白切羊肉,梅干菜笋蔀头汤……”

李云雷说,画画的人都爱美食。“食色,性也。画家多是性情中人。”他朋友圈里,除了晒画、骂人,最大篇幅的内容就是菜:若无要事,每天做两顿。饭点一到,朋友圈就像厨房门口的这只位子,“午膳”“晚膳”新鲜出锅。

李云雷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自己做蛋炒饭,带到学校里当午饭。那时候他就觉醒了:“食堂太难吃。”后来他在外头吃到什么好吃的菜,就琢磨做法,回来实验。

他在浙江省文化馆工作,身处杭州最闹猛的三岔地界:武林路交界教场路,望向庆春路的口子。听说我常在附近的商场吃饭,他认为不算吃好饭,马上推荐三家武林路上好吃的馆子给我。

顺便,推荐他观鸟的望远镜。

无绪

南瓜旁边,还有全场出现的另外一只猫。朋友拍来河北民间的套色版画册子《相猫经》,鉴猫宝典。

原画里,有一层套错版子漏印——本来应该是花纹的赭色溢出轮廓。李云雷顺势把这层定格,画出一种只“长出颜色”来的好猫。整体色调变得很“高更”了。

《要识猫相》24×33cm纸本设色2024年

原来版画上“相猫”的要义也被题跋出来,“猫体短为良。眼睛要放光,面似虎威,声大斗老鼠。”

朋友圈里常领教楼下那只朵朵的威风,只是不好判断她身子长短,问李云雷。

“短的。”

好猫!

好花,好鸟。好菜。好猫。高银街里,怎么可能出现不接地气的事情。

那么“无绪”也可以是“没有头绪”,一面大俗,一面大雅。总之,都是风生水起的。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0 阅读:6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