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三酉资本肖九郎
读《致夏洛特》
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忽然被抛进大千世界,无数波浪从四面向我们袭来,我们对一切都兴致盎然,有些我们喜欢,有些我们厌烦,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微微的不安,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却被各种尘世的纷扰冲散。
——歌德
回到甲辰龙年腊月十八,距离蛇年春节还有十余天,北京地铁里已经挤满了提着行李箱赶往车站的北漂们。
归乡的游子与上班的“牛马”构起了这座城市的悲欢离合,如同他们当年离开家乡追逐梦想时那样,大家多希望这是一趟开往春天的地铁啊!
然而早早到来的不止有春节,还有即将逃离这座城市的小明。
往年这个时候,写字楼里还坐满了忙碌的“牛马”,今年的年比往年早了一些,他们似乎并不想再做别人口中的“龙凤”。
已在北京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小明此刻只想早点回家过年,早点逃离这座不堪重负的“枷锁之城”。
在调研完最后一家奶茶店后,小明放弃了在北京开店的想法,他决定回到老家、回到成本更低的三线城市去开奶茶店。
8天的春节长假不仅看到了三四线城市的惬意生活与假期繁荣,更找到了这个时代里的“成本洼地”。
1一线繁华的“枷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的女白领们开始人手一杯奶茶,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00后甚至把奶茶效应带到了婚礼现场。
在中国任何一座县级以上城市里,如果连一家奶茶店都没有,大概率是被这个时代遗忘的“弃子”。
年前的北京城依旧充满了节日气氛,小明从一线城市“五步一蜜雪,十步一茶百道”的大街回到家乡,三线城市的奶茶店只有一线约一半数量。
中国人口最为集中、商业更加多元化的一线城市,也是大部分奶茶店最为集中的区域,蜜雪冰城在一线城市平均每座城市拥有486家门店,是三线以下城市的6倍;沪上阿姨的比值更是超过10倍;茶百道则高达接近20倍;古茗也有超过4倍。
灼识谘询机构根据统计局梳理的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饮店门店密度仅为每百万人273家店,远低于一线城市的每百万人474家店。
享受一线人流量红利的同时,各家奶茶店同样需要承担远高于其他城市的房租与人力成本。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一线城市房租与人力成本是三线城市的4倍以上,而北京与三线的差距则更大。
从繁荣的北京朝阳区到码农集中的海淀昌平,小明发现即使开一家蜜雪冰城,房租占新店投资成本的比例至少超过10%,而三线城市这一占比仅不到5%;北京开店的人力成本占比更是超过55%,比三线城市高出近十个百分点。
几天的调研让小明疲惫不堪,从地铁四惠站到西二旗,小明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每一处繁华路口,这座城市奶茶店的饱和度犹如早晚高峰的地铁,已经难有立足之地。
《2024年连锁新茶饮门店发展蓝皮书》显示,北京闭店率高达24%,是沈阳、泉州、嘉兴等城市约两倍左右。
在一线城市如果做不到见缝插针,那开奶茶店可能就是个梦,上述报告也认为,一线城市及新一线(主要是成都)竞争已经白热化,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四线城市门店增速显著。
所以,小明决定离开北京,回到三线城市创业开奶茶店。
2前期预算中的“猫腻”
开一家奶茶店不仅考验选址的眼光,更考验一个家庭的资本厚度,小明在北京二十多年的积蓄能够支撑新店的前期预算吗?
在领教完北京高昂的房租与人力成本后,小明发现不同品牌的新店装修、物料设备、加盟费等前期预算原来各有猫腻,悬殊之大甚至能超过20万元。
单从四家奶茶品牌官网预估的前期预算与品牌加盟费来看,古茗25.5万元的前期预算与沪上阿姨4.98万元的品牌加盟费就已经让小明望而生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中各家必交的品牌加盟费(或合作费,以下统称:加盟费)就大有学问,表面来看蜜雪与沪上的加盟费最低,但前者是每年交纳,后者仅授权三年。
对于整个前期预算而言,加盟费只是冰山一角,装修、设备、物料这三大项才是成本的大头。
首先古茗的设备费用就远高于其他三家同行,包含制冰机、冷藏柜、咖啡机等奶茶店基本设备的设备费高达18万元;装修设计费10万元,几乎是其他三家的近两倍。
有趣的是古茗在四大品牌中保证金金额最高、品类最丰富,新店合作保证金5000、培训保证金5000、咖啡机保证金15000。
最后算下来已经高达41.68万元,比最低的蜜雪高出超20万元,比次高的茶百道也高出近7.5万元。
与古茗“偏爱”保证金不同,沪上的“阿姨”更宠年轻人。
从蜜雪与沪上的前期预算对比来看,虽然前者仅21.58万元的初期成本低于沪上的24.48万元,但沪上却是四家扶持力度最大的奶茶品牌。
小明在与官方客服人员的沟通中发现,沪上三年一签的4.98万元加盟费可以分三期(即三年)付清,第二年与第三年会对前一年竟然打分,如果高于85分,则可以免除下一年剩余的加盟费;如果达不到,那只能再补给“阿姨”。
此外,沪上还对7项“隐藏”费用进行减免,其中包括管理费、培训费、首次设计费、营销费、选址费、开业服务费、外卖运营费,累计减免金额至少有五位数。
五位数的减免会让小明接受沪上阿姨的“宠爱”吗?
他不禁想起《古惑仔》里蒋天养说的那句“做大事要成功,钞票,钞票,还是钞票”。
3城市与品牌选择的“十字路口”
今年南方的春节迎来了难得的暖阳,小明这几天听够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絮叨,他瘫坐在电脑前陷入沉思……
“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投资成本低就一定赚钱吗?”
财务专业毕业的小明看着满是繁体字的招股书,发现最终零售端赚钱的多少与新开店投资成本(不含房租人力)高低并非正相关,新店投资成本最高的古茗与茶百道回本周期也并非最长。
根据四家招股书披露的各线城市相关数据测算来看,一线城市门店零售额普遍要比全国新店的平均零售额高出50%-100%,但随之而来的是水涨船高的税费。
做买卖赚差价要交增值税,月营业额肯定高于2万元又得交营业税,外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税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占比最大的企业所得税。
仅以招股书披露的2023年度四家新店平均零售额测算,在三线城市头一年仅须缴纳的税费最高能超过50万元,最低也要25万元;按照一线城市的门店零售额均值测算的话,即便均值最低的蜜雪年度税费也有百万之巨。
连全国差异性最小的水电费及外卖抽点(20%)费用一年最高都得接近25万元,最低也得15万元。
对于上述惊人的费用,熟悉财务的小明反倒暗喜,毕竟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蛇年春节快过完了,他更关心哪家品牌的利差更大。
综合各线城市的房租人力、四家奶茶官网公布的前期预算估算来看,开店的零售毛利率基本在50%-60%左右,茶百道最高超过60%、蜜雪最低只有不到50%,其他两家则处于高低之间。但如果加上税费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再看净利润率,四家普遍只有毛利率的一半都不到。
算到这里,小明发现三线以下毛利率基本比在北京开店的毛利率高出10%以上,净利率的差距也有5%-10%不等。
即便一线比三线的门店零售额高出50%-100%,从回本周期来看,只有在一线城市拥有两倍于三线城市的零售额,才能在对比中实现理论上的回本周期更短。
四家横向对比中:
毛利率最高的茶百道回本周期最短,无论在一线还是三线均为半年左右时间;蜜雪冰城最长,至少需要1年以上,根据测算的一线均值也要1年半,如果门店零售额只能达到全国均值的话回本周期将超过两年半;另外两家在这项数据对比中仍处于中游,宠爱年轻人的沪上阿姨回本周期只有在三线城市更优于古茗。
开不同品牌、不同成本、不同前期预算的奶茶店其实各有优劣,小明不可能同时占有一线城市的人流红利与三线城市的低廉成本。
虽然一线城市庞大的人口虹吸效应带来人流量红利,但曾经的蓝海如今已经变红海,而一线城市的生活消费理念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向三线以下城市,那里也是无数个“小明”的故乡。
小明自以为精明的算了这么多,也只是摆在纸面上的城市与品牌差异,与白酒销售略有不同,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开奶茶店,最重要的还是李嘉诚那句传世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据GeoQData发布的《2024年连锁新茶饮门店发展蓝皮书》显示,在各大城市的奶茶店分布结构中,社区店占比接近50%,商超占比达到30%,如今学校、景区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也开始成为各大品牌的主攻阵地。
就像小明的家乡并非热点旅游城市,只是一个能够吸引部分周边城市的人过来打工的三线小城,景区这种人流集中地难以成为开店首选位置。如今又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区域,商超与学校周边或许是小明的最优选。
史上罕见的8天春节长假终于结束,如同年前一线城市的返乡潮一样,老家的车站与机场此刻人流涌动,在与家人的短暂相聚后,返回大城市的“牛马”们在父母的唠叨声中逐渐远去。
小明站在家乡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似乎又看到了自己意气风发的背影。他朋友圈里的老同事们纷纷晒着北京城的十级寒风,或许明天就能吹到他的家乡了吧。
(本文主人公小明为虚构人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