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频频脱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规发布,小贷公司加速洗牌

新浪财经 2025-02-08 17:28:10

转自: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马文博)2025年以来,多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公示了一批失联、“空壳”的小额贷款公司,涉及几十家。据了解,小额贷款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地方金融组织。对于小额贷款行业加速洗牌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金融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推动小额贷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大型企业频频脱手

近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将广州平安好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上海耳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并非平安集团旗下企业首次出售小额贷款牌照,2024年12月,平安普惠旗下的重庆金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并调整了有关贷款业务的经营范围。

实际上,2024年大型企业退出小额贷款行业的案例屡见不鲜:8月,中国保利集团两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转让旗下广州保利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7月,中国电信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转让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41.18%股权。此外,众多上市公司如农产品、三变科技等也纷纷发布公告欲转让旗下小额贷款公司股权。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57家,贷款余额为7533亿元,从业人员为4.48万人。对比2023年末数据,小额贷款公司减少243家,从业人员减少3000余人。

202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对于大型企业频频脱手小额贷款公司,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2024年出台的央企“退金令”进一步明确了央国企加速剥离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互联网线上消费金融产品迅猛发展,腾讯、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凭借流量、技术等优势纷纷增资入场,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传统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压力倍增。

各地清退不合规公司

在地方层面,2025年已有包括湖南、内蒙古、重庆、湖北等多地发布清退、注销地方小额贷款等地方金融组织的公告,涉及几十家清退的小额贷款公司。

1月6日,湖南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防范化解地方金融组织风险,净化行业发展环境,该局开展全省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排查工作,下发排查摸底文件,并就摸排结果与属地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汇总形成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第一批)。名单包括82家机构,其中有16家小额贷款公司。

1月3日,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文称,同意武汉市江岸区长发诚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变更名称和经营范围的方式退出小额贷款行业,终止其小额贷款经营资格。同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公布了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退出行业公示表。其中,重庆两江新区信汇产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渝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纷纷注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退出行业后,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小额贷款行业在普惠金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也存在非法吸存、暴力催收等问题,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威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因此,加快行业洗牌,清退不合规机构,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洗牌的过程中,资源会向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集中,这些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记者表示,严格的监管和洗牌压力会促使小额贷款公司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行业迎来新规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强化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办法进一步细化并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及贷款集中度比例要求,优化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标准,突出小额、分散的业务定位。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依法经营发放小额贷款、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等部分或全部业务,但不得发行或者代理销售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不得购买除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外的金融产品。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对单户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人民币,对单户用于生产经营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

同时,办法严禁小额贷款公司违规开展“通道”业务,不得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对小额贷款公司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客户信息采集使用等作出规范,并强化对违规和不正当经营行为的负面清单监管。

办法规定,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对本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负总责。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终止等重大事项统一由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负责,不得下放。

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过去小额贷款行业存在一些不合规、高风险的经营行为,如非法吸存、暴力催收、过度借贷、对借款人信用评估不严格、风险管理不善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威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和办法的发布,这些不合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行业乱象得到清理,市场秩序得到净化。

袁帅认为,新规的出台基于对行业现状的深入分析,一方面,将促使行业加速出清,不合规、实力弱的小额贷款公司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0 阅读:1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