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谢宁
自然界精彩的瞬间,不只存在于险远之地,还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角落。2月8日,长江讲坛农历蛇年首场讲座,邀请到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明辉主讲《微距世界的视界》,讲座通过多张微距摄影作品展示平常被忽视的微小世界,分享微距摄影中的观察和发现。
本场讲座,袁明辉精选了国际自然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中了他在险远之地和家门口武汉所拍摄的百余张自然摄影作品,其中展现了花朵的精致纹理、昆虫的奇妙形态、晶体的独特结构,激发了听众对微距摄影的浓厚兴趣。
袁明辉讲解了拍摄时如何观察光线方向,利用侧光突出植物表面的绒毛和真菌的褶皱,展现它们独特的质感;如何巧妙利用昆虫的习性,如在清晨昆虫体温较低、行动迟缓时进行拍摄;夜晚拍摄蝎子时,利用紫外线灯发现它们荧光反应的奇妙经历和拍摄两栖动物时如何避免惊扰到它们;拍摄动物时,如何根据它们的保护色和环境特点进行巧妙构图等。
袁明辉说,微距摄影画面要有取舍,不要贪大求全,要突出主题,把自己最想表现的内容展示出来。他强调说,在寻找拍摄主题时,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有时候,一片落叶上的脉络、一只蚂蚁的搬运行为都能成为绝佳的拍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远比结果更重要。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去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时,会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每次发现新的拍摄对象,都像是开启一场奇妙的冒险,这也是微距摄影的魅力所在。
每一张微距摄影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拍摄一只被困在蜘蛛网上的蝴蝶,它奋力挣扎的样子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我在拍摄时,不仅记录下了这一画面,还思考着如何通过构图和光线,展现出蝴蝶的困境和它对自由的渴望。”
“我会关注小生命的行为。通过生命的变化,去感受身边的美,感受平凡生命的美丽和尊严,引起观者对小生命的关注与热爱。”袁明辉注重通过创造性的视角来展现微观世界,让普通的物体呈现出奇幻的感觉。通过这些创造性的发现,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更加关注、热爱自然。
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现场气氛热烈。线下听众们全神贯注;线上讨论区更是热闹,一条条评论飞速滚动。“原本毫不起眼,甚至在想象中有些令人厌恶的小景,经镜头捕捉后,竟变得如此灵动、可爱,”一位网友感慨道:“大师为何独具慧眼?我认为,除了高超的摄影技巧,最根本的是他们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思考与深刻的感悟,这才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
在互动环节,听友提出对于微距摄影的初学者而言,应该从何处入手呢?袁明辉回答说,不妨先从静物、花卉这类题材开始尝试拍摄。拍摄静态物体时,时间相对充裕,能够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拍摄思路,同时也能帮助你熟悉拍摄设备的各项性能,了解自己手持拍摄时的稳定性。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如何避免拍出千篇一律的糖水片呢?袁明辉给出见解说,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构图画面中的光线、层次以及色差,只要在这几个方面处理得当,就能做到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最后,袁明辉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翻阅摄影大师的优秀作品,先从观察、模仿国外大师的摄影手法开始,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久而久之,便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