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2月7日电(记者李爱平)农历正月初十,俗称十指节,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武川,这一天极具仪式感,家家户户都要做莜面、吃莜面。
相传,正月初十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在过去,人们深信通过在这一天制作并享用莜面,能够讨好鼠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庄稼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富足。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一习俗逐渐融入了武川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活动,寄托着对过去的怀念、对当下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十指节”这天,武川县家家户户都要吃莜面,主妇们用灵巧的双手将莜面搓成鱼鱼、推成窝窝、擀成顿顿,形态各异的莜面制品在她们手中诞生。这些经过精心制作的莜面,上笼蒸熟后,搭配上土豆、茄子、西红柿等调制的蘸料,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追溯武川莜面的历史渊源,能发现它与这片土地的发展脉络紧密交织。武川地处内蒙古中部,气候冷凉、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为莜麦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使得武川莜面拥有其独特的风味。勤劳智慧的武川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莜面的制作方法,从最初简单的蒸煮,到后来创造出窝窝、鱼鱼、饨饨等丰富多样的莜面美食,每一种都独具风味,承载着武川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食的执着追求,也见证着武川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传承。
而今,武川莜面,作为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美食瑰宝,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续写着跨越时空的美食传奇。这不仅是认可,更是重任,鞭策武川人民守护好这门传统技艺,不让其在时代洪流中黯然失色。
武川莜面,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传承这份非遗,是对先辈智慧的敬重,对地域文化的守护。新时代的我们怀揣热忱,定会让武川莜面的烟火气在时代浪潮里延续,代代相传,永不落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