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一来,上海人就被“冷哭”?“干裂爆皮”的原因找到了

上观新闻 2025-02-08 20:20:39

蛇年首场寒潮来了,上海进入速冻模式。今天(8日),中心城区最低温逼近零下4.2℃,创今冬新低,成为近35年来2月同期最低气温,郊区最低温零下6.1℃。

巧的是,就在昨天(7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依据最新海温监测结果,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提到拉尼娜,不少市民想到“冷冬”,拉尼娜真的会让上海人“冷哭”?拉尼娜和上海的天气之间的关系,可能比你想的更复杂。

拉尼娜是上海今冬干燥“制造机”

先来简单科普,什么是拉尼娜。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下降的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

“拉尼娜会引发全球气候异常,加剧一些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干旱、洪涝、暴雨等。”上海市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预测科工程师朱雪妍博士告诉记者。

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已经显现。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在拉尼娜发生的当年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降水偏少的情况。

为什么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上海有将近一个半月滴雨未下?为什么嘴唇干燥爆皮,润唇膏成了标配?为什么有几次冷空气来了,气温已经“低得到位”了,上海就是难落雪?

……

说到这,想必心细的上海市民在心中也有了答案。

朱雪妍表示,拉尼娜发生时,菲律宾附近会出现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的影响,水汽输送条件偏差,从而造成降水偏少。

根据上海市气候中心监测数据,冬季以来(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7日),上海市区(徐家汇站,下同)累计降水量为45.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到7成。

拉尼娜对气温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自1954年以来,在拉尼娜事件影响年份中,冬季偏冷的比例超过80%。因此,人们会根据这个统计结果推断“拉尼娜导致冷冬”。

但是,有专家表示,拉尼娜虽然会对中纬度地区气候产生影响,但是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上海这一个“点”来说,不确定性就更大。

朱雪妍解释到,一般来讲,拉尼娜发生的当年冬季,上海出现冷冬的可能性大,但并不绝对,两者没有直接关联。以今年为例,截至2月7日,上海市区冬季以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是20.3℃、-1.5℃和7.3℃,较常年同期都偏高,并不是很“冷”。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分析,今年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们还是要关注短期内的冷热变化。

上海天气保持干燥格局

此次拉尼娜现象要持续多久?

朱雪妍表示,根据国外多家模式的预测结果,此次的拉尼娜状态将维持2到3月,到了春季中后期将会减弱至中性状态。

朱雪妍提醒,预计后冬上海天气大概率会保持干燥格局,但影响冬春气候的因素复杂多变,还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警惕阶段性降温、降雨过程对居民生活、能源、交通的不利影响。

好消息是,短期内,上海仍有雨水来润燥。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下周一起暖湿气流趋于活跃,申城云系增多。周二起冷暖空气交汇影响下,全国雨雪范围将扩大,申城也将开始阴雨频繁模式。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下周三前后和下周五至周六。下周气温起伏较大,最低1℃至7℃,最高8℃至13℃,但伴随着雨水,届时体感会变得湿冷起来。

0 阅读:11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站上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