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困扰女子!脐血移植治疗救她一命

齐鲁晚报 2025-02-08 20:20:5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刁明杰

近日,青大附院血液内科西海岸病区成功为一名身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实施脐血移植治疗,为患者重启生命希望。

今年1月,董女士因全身紫癜来到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就诊,初步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入院后,她接受了一系列检查,同时进行了纠正贫血、控制出血及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在进行了两次骨髓穿刺活检后,结合各项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导致出血风险高、免疫力低,一旦感染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血液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冯献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治疗专家小组,在进行充分研讨后决定采用免疫抑制疗法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方案,并全力做好脐血移植治疗准备。

每次脐血移植,对血液内科医护团队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为防止交叉感染,科室在治疗开始前几天便将患者转入单人病房,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每日进行等离子消毒机持续空气消毒,护士长李晓娟带领护理团队为患者置入双腔PICC导管保障静脉通路通畅。脐血移植治疗前,团队给予了患者抗过敏用药以及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进行了充分准备。

春节假期,冻存在零下196℃液氮罐中的脐血由山东省脐血库送至青大附院。在经过严格的脐血干细胞解冻、复苏等过程后开始治疗。鲜红的脐血流入患者体内,一场生命的逆转也悄然开启。在输注过程中,医护团队严密观察董女士的病情变化和各项指标,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将继续在无菌单人病房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血液内科团队也将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据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特征为“三低一高”,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患者常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症状。再障分为非重型和重型,其中重型再障年发病率约为1.4-1.7/100万人,该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再障的治疗方法包含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型再障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免疫抑制疗法则是重型和极重型再障的首选方案,免疫抑制剂可攻击异常免疫细胞,适用于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不适合进行移植的患者。

脐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造血干细胞及修复造血系统的特殊成分,能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为血液病、遗传代谢性及先天性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脐血移植治疗是青大附院血液内科西海岸病区的一项特色治疗方式,截至目前,科室已通过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成功治疗23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未来,科室将在诊疗技术和疾病管理模式上不断突破,提升血液疾病综合诊治和管理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