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重且长远的,为了孩子,父母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在儿女的亲事上,父母更是出谋划策,为其权衡利弊。
这样的初心是好的,可有些父母无法把握其中尺度,往往会一腔深情被辜负,两败俱伤。
在孩子的恋爱时期,这3句话最好别说,以免亲情崩离,伤了彼此之间的情分。
言辞刻薄的话
有个女孩在网上留言:“我妥协了,我按照父母喜欢的方式,去与他们中意的人相亲,去过他们想要的人生。”
这是一个女孩发自内心的呼喊,也可以从这寥寥几个字中,看出她内心的不甘与妥协。
有些父母,总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插手孩子的亲事,逼迫他们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殊不知,孩子长大后也有属于自己的路,一味相逼,只会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留下遗憾。
曾经的同事朵朵,天真烂漫,在花样的年纪里谈了一个男朋友。
他们的感情很好,总是在一起互相鼓励,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
随着日子的增加,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并且有了走入婚姻,相伴一生的打算。
于是,朵朵把男友带回家里,面见了母亲。
在经过一番“拷问”之后,朵朵的母亲得出了结论:这个人不能嫁,赶紧分手。
朵朵问及缘由,她母亲说:“这孩子的家庭条件太差了,你和他结婚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而且他不只穷,负担还很重,父母年纪大,还没有经济来源,你不得伺候他一家老小吗?
贫穷的人大多都思想封建,你嫁过去,指不定还要遭什么罪呢。”
在母亲的竭力阻拦下,朵朵最终选择了分手,与母亲中意的一个富庶家庭的男孩结了婚。
朵朵结婚后,虽然物质上并不拮据,可她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伤疤,时不时地就会钝痛一下。
在孩子的婚姻大事上,做父母的如果一味强制逼迫,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替他们做决定。
看似是孩子的最优选择,可已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做父母的,在孩子处于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刻,可以从旁协助,提出意见,让孩子自主选择。
不说刻薄的话,不过度干预孩子的选择,如此才能维护彼此的亲情,不为以后留下缺憾。
挑剔对方的话
有位心理学家说:“一个身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倘若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那孩子的精神必将走向死亡。”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须怀疑,可若爱得太过沉重,对孩子来说也一种枷锁。
如果不能及时收敛对孩子的爱,那终将会演变成一场悲剧。
刚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家,他是母亲把屎把尿、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
母亲对刚子的爱深入骨髓,刚子对他的母亲也是格外孝顺。
不知不觉间,刚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他和女友相识于大学校园,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漫步在林荫小道上,他们相约要共度一生,不离不弃。
很快,刚子就带女友见了他的母亲。送走女友后,刚子的母亲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分手。
刚子问为什么,难道有什么难言之瘾?谁料母亲却说,刚子的女友两颊无肉,一看就是薄情、克夫的面相。
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和这个女人结婚后,落得一个英年早逝的下场。
听到这个理由,刚子顿觉一阵无语。他讲科学,摆道理,试图用一切手段说服母亲,让她接受女友。
可母亲油盐不进,坚持己见,还出言威胁:如果不分手,她就绝食。
在母亲的苦苦相逼下,刚子选择了分手,而女友也另嫁他人。
在听闻女友结婚的消息时,刚子如遭雷击,一夜之间白了头,茶饭不思,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在爱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都倾尽所有,可在过度的付出后面,是深深的不自信。
害怕孩子不爱自己,害怕孩子离开自己,所以爱到最后,就成了控制。
父母用自己的认知去操控孩子的一切,等于亲手给孩子编织了一个痛苦的牢笼。
有话说:“父母替孩子走过的路,终将成为孩子爬不出来的深坑。”
学会放手,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是父母需要用一生来修炼的课题。
嫌弃对方的话
有些父母,常常喜欢把“我是为了你好”“你不听妈妈的话”挂在嘴边。
这些话,看似是蕴含了很多的爱,可细究之下,都是父母的自私与控制。
这种话说多了之后,孩子或许还会留在父母身边,可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却早已不复当初。
朋友云云,就是别人嘴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
她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早早的就在一线城市置办了房产。
云云小时候俨然就是一个小公主,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上的学校也都是一流名校。
长大后,云云到了结婚的年龄,并自由恋爱,谈了一个男朋友。
云云的男朋友是个暖男,总是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云云,常常把云云逗的开怀大笑。
很快,云云的父母就知道了这个男孩的存在。
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男孩的家庭很一般,甚至都没有经济能力在一线城市买一套房子。
于是,他们不仅要求云云分手,还在言语上对这男孩一通贬低。
不仅嫌弃他家庭困难,就连男孩的工作,也被批判的一无是处。
甚至当着男孩的面质问:“难道让云云嫁给你,就是为了喝西北风吗?我们花那么多钱培养云云,可不是为了让他去倒贴穷小子的。”
母亲的强势让云云感到害怕,她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分手。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云云都很消沉,无法从分手的阴影中走出来。
即使和往常一样生活在家里,却跟母亲生分了,不再态度亲昵,没心没肺。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好的用好的,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出于这种心理,也会自作主张地替他们做选择,强迫他们走“对”的路。
然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期望不一定是孩子的渴求。
不强迫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才是孩子该走的路。
▼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父母退居幕后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曾经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有自主独立的时刻。
在孩子恋爱的阶段,父母可以把把关,和孩子共同探讨一下未来。
但不要说一些刻薄、挑剔、嫌弃孩子对象的话,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不控制孩子,不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才是一个聪明父母的做法。
作者 | 幕卷·离小鱼,像鱼一样畅游在文字的海洋。
钱权势 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司机大老
世人皆浊,唯我独清?自己老子老娘都不教会,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