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光辉日子里,2024年7月27日下午,由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研究中心、心田计划主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治理网协办,以及《瞭望中国》杂志社等媒体特别支持的的“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成功举办。
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讨论农村农业组织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方法探讨、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价值意义、农业农村组织创新案例分享、创建全域有机农业服务公司设想。
会议由友成研究院副院长、全域有机农业论坛秘书长周鸿陵主持,《瞭望中国》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王学会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及媒体支持单位致欢迎词。
全域有机农业论坛秘书长周鸿陵主持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域有机农业论坛主席胡跃高,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宝东,山西省三安公司总经理袁长江出席了本次会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原农业部智能化绿色有机环保生态循环设施农业系统首席专家张勇飞、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席冯祥山、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刘作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谭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淮安乡村振兴研习社秘书长、心田计划办公室主任吴建明、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立君、乡村社会组织创新研究者、神州新农村发展实验室三农研学委员会主任向远,北师大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北京中心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校外导师、北京庄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树英、津香华阳文旅产业发展(天津)有限公司CEO张丽华、东方智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林雪贞、保定佳禾农业公司、羽泰养殖公司董事长王兰鹏、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辑笑琰、V熵联盟新发现新农业新文明频道主播杨政桦、国杰研究院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部研发部主任刘富军、国杰研究院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部设备制造公司经理杨超、国杰研究院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部、沼菌威威海公司董事长连业军、减法人生项目联合创始人牟金玲、新文公社健康大使夏玉香、北京通州康成社会服务促进中心调研员邓尼孜等三十多人。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西省沁源县、长子县、灵丘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主持人 王小芬,中国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天津市得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高级能源审计师、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专家刘慕然,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特聘研究员陈义欢,山西省代县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农村农业问题专家何平,天津恒嘉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灵丘分公司总经理、山西灵丘田脊梁合作社社长段卫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出席本次会议,他们向大会表达了祝愿祝贺!
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白驹由于在外地考察,特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
王学会在致欢迎词时,回顾了从1978年以来46年期间历届三中全会,中国走过了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回顾了胡跃高教授自2013年开始在大同市灵丘县带领团队进行有机实验到推动全域有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的历程,回顾了三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取得的成果,并对大家参与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表示欢迎!
《瞭望中国》杂志社执行总编辑王学会致欢迎词
胡跃高做了《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健推进县域有机农业发展》报告。胡跃高在报告中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他号召大家领会中央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胡跃高还总结了基于灵丘实验经验的十点认识:一、要采用生态文明的全域有机方式,以有机合作社为基本形式,在根本上为多数人服务,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服务;二、在党组织领导下,紧紧依靠县级基层政府力量、企业家力量、群众力量、科学技术力量才是正确道路;三、当前形势下,建设乡村振兴应当从有机农业生产着手才是正道;四、坚定地走有机合作社的道路,有机农业是最先进的技术体系,合作社是最先进的组织管理体系。五、要用五统一分方式建设有机合作社,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生资、统一农事操作、统一销售与分户生产;六、有机合作社是三驾马车的智慧建设,有机生产、有机社区、有机社会要同步建设;七、乡村振兴要掌握县城为主导,村庄为主体的建设方针;八、企业进入乡村要脱胎换骨,乡村振兴本质上要求城市企业进入乡村时,必须转变为社会企业,需要诚心诚意为乡村服务;九、企业精于算计的性质,决定了未来服务乡村振兴的配角地位,在有机生产中可以承担支持工作,可以主导加工与市场营销工作,可以社企一体,承担服务任务;十、用服务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是企业参加乡村振兴的天职,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企业的任务;凡是用奉献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的任务。
最后胡跃高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
全域有机农业道路是现阶段完成乡村振兴任务,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基本道路。通过全域有机化可望开辟一条乡村振兴的可靠道路,开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在作报告
向远做了《创新乡村组织推动全域有机事业并助力人类跨入大同世界》主题报告。他首先指出:在推动全域有机农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如何走出“地散人散”实现“地合人合”?就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需要通过农业农村再组织化,通过乡村组织制度创新来解决。为此,他从底层农民的视角,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讲出了一些感想和思路,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种新路径,推动乡村的再集体化,从而更有利于全域有机农业的建设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然后他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实现乡村的再集体化,在基层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组织制度的创新,然后他分析了创新的组织制度模型、原理及其优势。他说共有三种组织制度模型:1、权力组织制度模型,犹如铁丝捆扎的筷子模型。2、精英组织制度模型,犹如胶水粘连的筷子模型。 3、创新的群众组织制度模型,仿效胶带缠绑筷子的方法,利用人人本自俱足的真情实爱、志同道合的兴趣爱好自主结合在一起的小团体进行层层建构,如3——9人自主结合推出小组长,3——9小组长自主结合推出大组长……这样就较容易使群众组织起来了。
他认为相比权力组织制度、精英组织制度,创新群众组织制度有以下五大优势:1、可把德才兼备的人推送到最合适的位置。2、保障群众组织永远保持团结。3、可有效实现上下良性沟通,并有望达成共识性方案,使得大家齐心协力、万众一心。4、可实现个人民主权益与民主集中制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也可说是对毛主席人民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大同世界)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组织制度模型。
他从当下社会现实中分析指出:情感断裂、信任崩塌是人类陷入经济困境、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规律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出需要用人人本自俱足的“真情实爱”,构建社会新文化、制度和秩序。在具体构建新秩序的过程中,既可以由政府来主导,也可由拥有大爱精神的民间社会先行先试,其中边探索研究边实践,开创人类第一家有机公司,不失为一个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这家有机公司第一大职能应该为——文化及组织制度创新探索实践,第二大职能应该为——生物科技的整合与创新探索,第三大职能应该为——打造最值得信赖的营销平台。此外,该公司第四大职能应该为——游说、助力国家及基层政府推动有机合作社、有机村庄(社区)、有机社会的建设发展,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配合国家及基层政府推动生态农业或全域有机农业的建设发展及乡村振兴事业!
他说用创新的群众组织模型及制度在推动民主协商实现“地合人和”的基础上,再去推动村民成立“老年人互助养老组织”、劳动力合作组织、购销合作组织、乡贤组织、村内在外大学生组织、文艺组织等;同时探索、研究把这些各种不同的村民组织与村支两委如同人体一样把他们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建设好世界上的第一个有机村庄,这个村庄就是一个全体村民命运的共同体,也可说是一个大同社区,是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世界大同的起源之村!有机村庄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旦获得成功,相信会成为照亮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第一个有机村庄作为世界大同的起源之村,将吸引全世界人们的目光及前往!
最后向远借用胡跃高教授对其设想进行的概括总结作为结尾:民主协商,地合人和;真情实爱,全域有机;乡村振兴,世界大同!
乡村社会组织创新研究者向远在作报告
谭英以《浅谈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根基》对向远的报告做了回应和补充,她认为从“人散地散”到“人合地合”的关键在于“心合”,而“心合”是一个认知问题。她提出了三大认知:一、对守正与创新的认知(组织设计),二、对德与福的认知(组织目标),三、对中华经典与治理能力的认知(组织发展)。
在报告最后谭英提出了对农业农村组织创新提供了系统性建议:
1.组织原则:守正创新。提高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组织者首
先要解决问题是的认知问题,即组织制度要顶层设计,守三才之正道,以回归自性、遵循自然规律为标准,守正生慧,生慧创新。组织创新的核心是领导;2.组织文化:道德是文化的源泉,守正不桡,把握阴阳、厚德载物、与时偕行、依时而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是农业农村组织创新的魂;3.组织目标:共同富裕,幸福一生。中华文化是德福一致、修德正心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要想富须种德,要幸福先正心;4.组织管理方式:以孝、敬、慈、善为大根大本,正心修身,正己化人。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礼义廉耻,行是仁爱和平,自我管理,共同成长;5.组织发展与未来:以中华经典教育为抓手,以尊道贵德为方向,提升团队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生命品质。教学为先,安身立命,创业齐家,乡村振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史为鉴,守正创新。这是全域有机农业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的根本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谭英在作报告
朱立君在《推进全域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推进》中通过自身成长以及实践案例为与会者展现了她的坚持与实践感受,同时给基层组织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她的报告包括对全域有机农业的认识,全域有机农业道路,构建城乡互通驿站的总体思路,城乡互通驿站与桃园有机社区、成吉思汗心田农场的建设实践进展。
朱立君认为,有机农业难点在于处理若干分隔与对立关系:一是城乡分隔,即城市消费者找不到或者买不起真正的有机食材,乡村有机生产者难触及足够体量的消费者;二是生产与消费间的心理基础对立,买卖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高端消费者追求品质好、卖相好,导致大量“等外品”以常规产品进入大众市场或被丢弃,而大众消费者想要更便宜。另一方面,生产者想要赚更多。她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建立城乡互通驿站,以振兴乡村为宗旨,联通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协作,建立半公益系统(社会企业)。
国杰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立君在作报告
李宝东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首先指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追溯过往,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中央政策的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直至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政策的与时俱进,目标适应时代的呼唤。这些政策促进了城乡关系的改善,农业农村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发生了明显、根本性的变化。
他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城乡发展政策演进过程,介绍了他对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认识,包括人民公社在特殊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弱化带来的问题,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作用。
最后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一些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一)提供社会化服务。包括生产性服务,围绕耕、种、管、收、加、销,提供部分或全程服务;生活性服务,环境卫生、养老托幼、劳务中介、技能培训、快递服务等;(二)对外租赁资产。包括土地、闲置的小学房产、村委会办公楼、农房等;(三)乡村休闲旅游。建景区、搞民宿,集吃喝玩乐体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是方向;(四)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五)搞投资、资本运作。整合自有资金、自筹资金、财政项目资金等,向企业、合作社入股获取股金分红,或分享各级政府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基金运作收益。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推广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宝东在作报告
曹山明以《看“天道”建设乡村内循环运行体系》为题,他认为乡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农经济如何去面对强大的市场经济,他认为可以从《天道》这个将小农户和市场连接的故事案例中得到启示,从中他认识到了一些乡村集体化制度的规律,明确乡村集体化制度的任务和职责。乡村要脱贫要振兴,就不能不和现代商业社会发生联系,因此建立和商业社会的联系机制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步骤,同时乡村内部活力的发挥在于建立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人力、物资、资源、技能、设备等)碎片化资源的生产生活管理机制。乡村碎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内循环互助生产方式实现,而这种内循环的形式是动态的随机的,需要相应的制度管理,加强乡村内循环互助生产方式的制度建设和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乡村村民碎片化生产互助合作的管理刻不容缓。村集体组织必须承担的责任包括:代表全体村民和现代商业打交道的信用机构,即村民和外来商业机构打交道需要村集体提供信用背书;代表全体村民利益,履行对乡村所有公共资源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对乡村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对小农户形成的内循环产业体系进行政治上(主持公道,不允许损害全体村民利益和乡村的长期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对被商业利用的公共资源,集体采取参股提成方式(承包地的部分收益要上交给村集体),收益中部分作为全体村民的福利(公益金),部分用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积金)基金,其余部分可作为村民劳务分配和生活福利(生产队分配方式);以集体名义组织临时性的规模化商业(如旅游服务)或公益活动等。在集体经济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乡村生活生产互助合作体系,培育乡村文化,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建设乡村宜居环境。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在作报告
杨树英律师从法律人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有机农业法律法规体系设计》,她首先给大家报告了世界和中国有机农业立法现状问题。她从中国古代"道生法"思想寻找到了以自然法思想的普遍原则对话,促成人类共同价值的达成和实现的法律渊源。同时,她提出律师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可能参与方方面面:可能涉及的民事纠纷处理、行政法律关系处理、刑事辩护代理、文明体系的交合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北京庄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树英
邓尼孜以《农业有机化过程中的沟通探索》来说明有效沟通在组织创新和组织建设的意义。
他介绍说:“沟通是一个解决问题,消除距离,互利共赢,创造文明的工具。不是必须平起平坐,获得权利政策之后才能沟通。”同时他也分析了沟通的难点,包括沟通的分类、沟通氛围的建立、沟通对象的确认、沟通范围的明确、沟通渠道与空间、沟通者的智慧与情商。他希望在进行组织创新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来帮助组织的生成与演进。
北京通州康成社会服务促进中心调研员邓尼孜在作报告
白驹的书面发言是《创造有机新世界迎接有机新生活》,他认为当下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向远的报告抓住了组织创新这一关键问题。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路径,向远提出的第三条道路通过“真情实爱”来进行组织模式创新存在着成本过高而无法实现的风险。他给出的对策是:以真正的竞争性选举。每一层级的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投票即获胜,然后由这个当选人参与上一层级的投票选举。这样,即保证了底层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保证了票选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在推动过程中除了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和推广全域有机农业也是一条可探索的道路。把“有机”的理念渗透到农村的各个劳作过程、各种生活细节、各类经济活动中,让村庄和社区变得“有机”起来,让每一个村民能够在有机新世界中,享受有机新生活。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规则才会逐渐得到尊重,有德有才的领导才会得到尊重和服从。
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白驹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对成吉思汗心田农场提供的生态草莓西红柿展品进行了品鉴。
第四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合影
会议在热烈讨论中走向尾声,大家一致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指引中国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组织创新将成为乡村振兴、全域有机事业的关键,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为组织创新提供珍贵的资源,源于真情实爱的组织创新可望为组织创新开辟新的路径,来自于成千上万人的全域有机事业实践将决定全域有机事业的未来,全域有机必将走出灵丘,致力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造福大家,推动世界大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将继续开下去,下一届论坛会走向中国西部,也许是古都长安,也许是黄河“几”字湾的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无论何地,全域有机农业论坛都会继续前行,全域有机论坛将在平台化、服务化建设方面开出新路。
中国农业大学是一片园林式大学,窗外“蝉鸣声渐起,夏意正当时”,室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些热爱关心全域有机事业,怀着对生态文明的向往,怀着对人类美好社会的向往的人们在进行讨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大家期待能够通过讨论集合起建设全域有机事业的队伍,共同奔向新时代的明天!(撰稿:论坛秘书处辛文)
(责任编辑: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