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董事长辞职高层变动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2-10 14:29:01

海闻社讯1月27日,华夏银行(600015.SH)发布公告,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去相关职务。这一消息在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董事会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并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前,由执行董事、行长瞿纲暂代董事长职责。

李民吉自2017年4月起担任华夏银行董事长,任职已超七年。根据银保监会相关指导意见,银行保险机构关键岗位员工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七年,其超期履职也被外界议论。海闻君也曾写过,李民吉或违反七年轮岗要求,华夏银行合规内控方面存在不少漏洞。

在李民吉掌舵期间,华夏银行的业绩表现及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从业绩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2024H1,非息收入5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意味着93%的收入仍依赖“吃存贷利差”,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尤其是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虽有增长,但占比低,未形成多元化收入来源。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存贷业务难以支撑持续业务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较上年末减少6个基点,虽同比有所下降,但在9家A股上市股份银行中仍处于最高水平。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采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对资产质量恢复形成长期压制。在所有上市的42家A股银行中,华夏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的不良率也处于较高位置,仅低于郑州银行、青农商行和兰州银行。同时,华夏银行在风险准备方面也存在不足,截至2024三季度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66%,较同期上市股份行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较同期上市银行整体低77个百分点。此外,2024Q3,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6%,较上年末增加1.03个百分点,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股份制银行中仍处于较低水平,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回顾华夏银行近年发展,营收增长面临困境。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虽实现微弱正增长,增幅仅0.04%,但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15%,达470.58亿元。主要原因是市场利率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走低,利息收入减少;同时存款利率降幅小且定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存款成本率上升,利息支出持续增长。

在资产质量提升上,华夏银行虽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自2019年以来持续下降,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不良率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仍居首位,凸显提升资产质量的挑战艰巨。

李民吉的离职距离其连任董事长仅一个多月。2024年12月12日,华夏银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李民吉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然而一月有余他便辞去所有相关职务。

华夏银行近年来高层变动频繁。除董事长职位变动外,副董事长、董事、行长、副行长、监事会主席、监事等关键岗位也历经多次人事更迭。2024年,华夏银行对高管团队进行大调整,9月王兴国辞去财务负责人职务,聘任杨伟为新财务负责人,还提拔了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首席信息官吴永飞等高管。年初,该行董事、监事、行长、副行长等职务也经历了大变动。

在一众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与其他银行存在一定差距。从业绩和资产质量关键指标对比来看,在营收增长、不良贷款率控制、拨备覆盖率水平以及业务多元化程度等方面,华夏银行都有待提升。如在不良贷款率方面,明显高于多数股份制银行;在业务结构上,对传统存贷业务依赖度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华夏银行董事长辞职及高层频繁变动,对其管理层稳定性、决策效率和管理协调能力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新任董事长选举及任职资格核准尚需时间,在此期间,如何稳定业务发展、提升市场信心、优化业务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将是华夏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后续发展态势,市场正拭目以待。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