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资收益的显著增长,新华保险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为缓释股价波动压力,新华保险近期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更在不动产领域大举投资。然而,偿付能力压力以及万科债权的展期,无疑为新华保险的投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在业绩依赖投资‘反弹’的同时,新华保险还需应对渠道转型、产品发行、内控等多方面的挑战。”
“资负”不匹配导致的利差损问题一直是保险行业“痼疾”。作为保险行业“五大佬”之一的新华保险也未能免俗。数据显示,2021年,新华保险投资资产突破万亿,升至1.08万亿,总投资收益率为5.9%。2022年,新华保险投资资产再次上升至1.2万亿,总投资收益率却降至4.3%。2023年,新华保险投资资产继续上升至1.34万亿,但总资产收益率却大幅下降至1.8%。
具体来看,2021年,新华保险实现576.21亿元投资收益,实现149.47亿元归母净利润,2022年则仅实现467.92亿元投资收益,同比下滑18.8%,归母净利润98.22亿元,同比下滑34.3%。2023年,由于新华保险执行了新保险合同准则以及新金融工具准则,因此,数据不可直接相比,但在年报中,新华保险还是提到在模拟调整使得2022年数据基本可比的情况下,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3%。
Choice数据显示,进入2024年,新华保险继续加码投资端,2023年年中时,新华保险仅出现在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总持仓市值达69.64亿元,而到了2024年年中时,新华保险却出现在48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总持仓市值达112.07亿元。受A股大涨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业绩明显回升,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6.8%;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8.1%,上年同期为3.0%。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51.34亿元,同比增加约23倍。
不过,随着投资情绪逐渐稳定,对于在股票市场配置比例较高的保险公司而言,后市仍面临不小的回调风险。在此背景下,为了“缓释股价波动带给利润表的压力”,新华保险掀起了“举牌潮”。
01
—
频频举牌的背后:万亿新华紧急避险?
1月24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新华保险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有的该行3.296亿股股份。根据协议条款,澳洲联邦银行将转让其约3.30亿股杭州银行股份给新华保险,每股转让价格为13.095元,交易总额高达43.17亿元。待股份过户手续完成后,新华保险将晋升为杭州银行的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5.87%。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杭州银行的股价并不便宜。回顾2024年,截至最后一个交易日,按收盘价前复权计算,杭州银行的股价实现了60.20%的显著增长,市值随之攀升约270亿元,其股价涨幅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六。与此同时,杭州银行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高,其最新市净率为0.86,市盈率为6.36,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位。此外,杭州银行也面临着一定的资本压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6%,在A股42家银行中排名倒数第四。
图源:同花顺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曾作为引进的险资财务投资者,与杭州银行有着长达15年的合作关系,甚至一度跻身杭州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但近年来,中国人寿却三次进行大手笔减持,几乎“清仓”杭州银行股份,累计套现超过30亿元,与新华保险的举牌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何新华保险选择在此时举牌杭州银行呢?据了解,在新会计准则下,权益类资产大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险企当期损益的波动性也会由此提高。从市场数据来看,A股市场投资情绪的逐渐稳定,回调空间增大,去年四季度,上证综指涨幅仅为0.46%,而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则下跌了2.96%。
当前,新华保险是A股市场中最热衷配置股票类资产的险企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已出现在49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持仓市值达163.77亿元。而在年初新华保险仅出现在3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持仓市值仅为78.23亿元。此外,据东吴证券测算,截至2024年年中,新华保险在一众上市险企中股票余额/所有者权益比值最大,达到了160%,远超国寿的88%、太保的75%和人保的13%。因此,当A股回调空间增大时,新华保险面临的风险更大。
不过,当持股比例达到举牌线后,险企的持股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纳入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股息分红计入投资收益,股票市值的波动会计入所有者权益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当期利润表现。因此,新华保险此时举牌杭州银行不仅有望在未来获得稳定的高股利,还可以达到缓释股价波动的压力。
除了举牌杭州银行外,去年11月13晚间,上海医药和国药股份公告称,新华保险于11月12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票,达到了“举牌线”。合计持有上海医药A股1.49亿股和H股3789.5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05%;持有国药股份3824.6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07%。
但频频加码A股投资无疑会消耗新华保险的资本金,从而对其偿付能力造成一定压力。据了解,自2022年一季度起,“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启用。所谓“偿二代”二期,是原银保监会对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进行的升级,其核心在于更科学、精准地评估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和风险抵御能力。与“一期”相比,“二期”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增了“计入核心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5%”的规定。而这一条款也导致了险企偿付能力的下降,特别是核心偿付能力的快速下降。此外,在最低资本要求中,“二期”全面校准了市场风险的基础风险因子,长期股权投资的基础因子被大幅提升,股票投资中部分类别资产的风险因子也略有提高。对此,东吴证券的研报也表示,当前的监管框架对未来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通过举牌方式将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纳入长股投持有的形式,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占用,从而影响险企的偿付能力。
受此影响,新华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下滑显著。2022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4.19%,与上季度末相比下滑了99.16个百分点。即使从开始执行偿二代二期已经过去了近三年时间,但新华保险当前仍未缓过气来。三季度末,新华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0.5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3.20%,相较于年初分别下滑了26.48个百分点和55.2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保险也加大了对不动产的投资。企查查数据显示,1月10日,宣城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和铜陵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发生了重大变化。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了这两家公司的唯一股东,而原股东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退出了。总的来看,从去年4月开始,这家合伙企业就快速接手了一系列不动产。目前,其一共拿下了11处资产,这些资产均隶属于万达旗下,涉及北京、南京、成都、烟台等多个重要城市。事实上,这家合伙企业的最大出资人就是新华保险。在去年年初,新华保险曾宣布,与中金资本签署有限合伙协议以共同设立基金,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其中,新华保险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购99.99亿元,中金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拟认购100万元。
除了出手收购万达广场外,新华保险与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关系也颇为紧密。以新华资产为例,根据新华保险2024年半年报显示,在其拥有控制权的主要结构化主体中,有3只产品与万科有关。分别是新华-万科武汉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新华-万科物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期)、新华-万科昆明债权投资计划(1期),新华资产持有这三只产品的份额均为100%,实收投资款分别为23.40亿元、15.77亿元、11.00亿元,合计达50.17亿元。此外,新华保险旗下的产品也曾出现在万科的前十大股东行列。
图源:新华保险半年报
然而,新华保险对万科的投资却面临一定风险。1月16日,万科有五笔境内债券因跌幅超过20%而出现临时停牌。无风不起浪,《经济观察报》当日晚间发布了一则关于万科前任总裁祝九胜被带走的消息。就在人心惶惶之际,深圳国资入场“救火”。1月27日晚间,万科宣布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万科总裁祝九胜、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分别申请辞去相应职务。同时,现任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被选为新一届万科董事会主席。2月5日,万科内部发文,宣布了10位高管人事任命,涉及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财务资金管理部、法务部等多个核心岗位。而这些新任高管均有深圳国资工作背景,来自深圳地铁集团、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对此,中信证券认为,此次人事调整是深圳国资对万科支持的延续,有助于提升万科与国资体系的协同性,尤其在融资、政策资源获取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当下,万科的财务压力已成明牌,其财务报告显示,万科在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达179.43亿元,且截至9月底,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约为1115.21亿元,相比去年年初增长了465.94亿元,短期借款达86.78亿元,相比去年年初增长76.14亿元,同时,万科还有1741.67亿元的应付账款及票据,而其在手货币资金仅为797.45亿元。1月27日盘后,万科发布了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公告称,预计2024年归母净亏损约45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70%。
近期,新华保险也对万科的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进行了展期。1月9日晚,万科发布公告显示,其武汉子公司与新华资产达成协议,将其于2019年达成的一笔期限不超过5年的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到期日已调整至2026年末,展期期限为两年,总金额为20.4亿元。此外,1月24日,万科再次发布公告显示,其云南子公司也与新华资产达成协议,将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的投资期限延长1年,即至2026年5月12日,后续每满1年可协商继续延长1年,但投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总金额为11亿元。据了解,在非标债权市场中,展期通常被视为违约重组的一种。
总体而言,在新会计准则下,新华保险在A股市场的重仓配置使其当期损益的波动性显著增加。虽然举牌行为可以通过权益法核算来缓释股价波动的压力,但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其资本占用,对其偿付能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此外,新华保险在不动产领域的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些投资同样面临着不小的风险。尤其是万科的财务压力以及近期出现的债券停牌和高层变动等事件,都为新华保险的投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02
—
高举增额寿大旗,新华保险的转型之困
近日,新华保险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为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首家发布业绩预增的险企。2024年,新华保险净利润预计增加152.46亿元至169.88亿元,同比增长175%至195%。在解释业绩大幅预增时,新华保险表示,受2024年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回暖上涨,使得公司2024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从单季度净利润的变动情况也可以看出,新华保险的利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投资收益的拉动。特别是在2024年第三季度,新华保险实现了高达95.97亿元的净利润。然而,随着四季度投资情绪的趋缓,预计新华保险在2024年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预增幅度将有所回落,区间为32.75亿元至50.17亿元。
事实上,新华保险业绩依赖于投资“反弹”的现象,折射出近年来该公司产品端面临的压力,通常来说,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衡量其经营状况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新华保险2024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05.11亿元,同比增长2.78%。虽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相比于其他四家行业龙头这一数据难以令人满意。具体来看,2024年,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达8581.43亿元,同比增长7.17%。中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6924.53亿元,同比增长4.70%。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6717亿元,同比增长4.71%。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4420.70亿元,同比增长4.39%。
图源:公司公告
保费收入承压明显,可能反映了新华保险业务转型的压力增大。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承压显著,去年上半年该渠道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24.1%。在此背景下,自杨玉成2023年12月就任董事长以来,公司着手进行了以个险新基本法为核心的改革,并启动了“XIN一代”专项队伍建设计划。然而,作为转型重点的个险渠道并未实现预期增长,去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略降0.71%。进入第三季度,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保费却出现了“过山车式”的增长,单季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41.34%,但个险渠道保费收入的增长却相对缓慢,仅增长了6.31%,这与公司加强个险渠道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除了渠道转型压力外,新华保险在产品发行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型挑战。随着预定利率调降,分红险产品成为了保险行业产品发行的重要发力对象。据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截至11月末分红型产品在行业人寿保险中的占比已达41%、在年金保险中的占比为34%。在此背景下,新华保险也表示,要在分红险方面进行发力,推出更多分红险,来满足客户对于保障、储蓄以及资产传承多方面的需要。
不过,就在行业转向分红险时,新华保险却再次发力传统产品。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开门红”期间,新华保险的主打产品是一款结构简单的固定收益增额终身寿险。该产品的一大特点便是回本较同类产品更快。以30岁女性,3年交,年交40万,总保费120万为例,在第四年时的现金价值已有121.9万元。如果是5年交的产品,也可实现5年回本。与之相比,市场上的“开门红”分红险产品多需要9年才可回本。或受此影响,五家寿险中,仅新华保险12月单月原保费实现两位数增长,保费收入为73.45亿元,同比增长19.13%。
值得注意的是,增额寿险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在于其保障期长、久期长且预定利率固定,能够承诺持续支付最初约定的保证收益。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找到同样长期、无风险且收益高的投资方式来匹配负债成本,否则将面临利差损风险。历史上,各大保险公司曾发售过大量预定利率偏高的长期人寿保单,随着利率的快速下降,这些保单产生了巨大的利差损。
此外,新华保险在内控方面的隐患也愈发明显。例如,去年1月开年就被罚款428万元,原因是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2024年6月,新华保险宁波分公司因销售误导、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保险条款等问题被处以69万元罚款。同时,公司还有多名高管因数据不真实、违规给予利益等问题被处以警告和罚款。11月,时任新华人寿保险聊城中心支公司财务部负责人李国贤,因为对通过伪造、篡改单据等形式虚列支出、套取费用,挪用并侵占公司资金负有责任,被禁止进入保险行业15年;12月,新华人寿保险文山中心支公司被罚37万元,原因是编制虚假业务资料、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忻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新华保险忻州中心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外利益,被罚款6万元,相关工作人员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外利益承担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被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
图源:企查查
本文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