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潮汕女子英歌队

新华社 2025-02-10 21:20:24

新华社记者霍思颖、詹奕嘉

“咚咚锵、咚咚锵……嘿!哈!”顺着锣鼓和吆喝声响传来的方向,第一次来潮阳的20岁泰国留学生吴淑霄穿街过巷,顺利来到了目的地——西龙古庙前的广场。

这里是西门女子英歌队的训练场地。英歌是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舞蹈,长期流传于广东汕头潮阳、潮南和揭阳普宁等地,是当地重要节庆和民俗活动常有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这项至少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火热“出圈”——关于英歌的视频不断在社交平台被转发、点赞和分享,甚至有人称之为“春节最强气氛组”。

人们记住了一个个鲜活的“英歌面孔”:跳起英歌“奶凶奶凶”的小女孩、身材魁梧却动作迅捷的中年大叔、在紧张取餐间隙也能舞起双槌的外卖小哥……

中外游客们纷纷来到潮汕,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寒假中的吴淑霄,她从所在的汕头大学搭车半小时来到这里。

吴淑霄眼前这支又飒又美的西门女子英歌队成立于1952年,是潮汕地区第一支女子英歌队,最老的队员如今已经快80岁了。

男子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的梁山好汉故事,而女子英歌多源于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等中国古代女英雄的传说。

伴随着锣鼓点、口哨声和吆喝声,队员们敲击翻转着手中的英歌槌,不断变换队形,身姿轻盈灵动。吴淑霄惊叹于她们刚柔并济的动作,“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如此同步!感觉她们特别有力量和节奏感,让人心潮澎湃。”

西门女子英歌队教练吴燕花在2011年队伍重建时就加入,她告诉吴淑霄,“队员大部分都不到20岁,有上学的有工作的,日常训练都是自发的,大家都是因为热爱英歌才聚到一起。”

刚刚回归队伍的周翊翔拍了拍婴儿车里五个月大的小宝宝说,“队友们会轮流帮我照顾小孩,英歌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做梦都在跳。”

“你看,这是我刚学的蛇舞新动作。”6岁的黄可昕也凑了过来,如同杂耍般蹲跳着挥舞着手中的道具蛇一路前进。

“拇指和食指抓紧,转的时候另外三只手指放松。”英歌队11岁小队员的林雅涵转着手中的英歌槌,试图教会眼前的这位泰国新朋友,她的双胞胎姐姐在一旁也频频点头。

泰国民众对英歌舞并不陌生。2023年春节,泰国旧罔县购物中心一支当地英歌队的“炸街式”表演在社交平台刷屏;2023年12月,泰国旧罔县英歌舞文化交流团赴潮汕地区与当地英歌队展开互动表演。

吴淑霄祖籍也在潮汕地区,父亲是移民的第三代后裔。如今在汕头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的她表示,英歌队员的训练强度、热情和保护推广传统文化的努力令人钦佩。“英歌丰富了我对潮汕文化、中国文化的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中泰之间的文化连接。”她说。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太阳

☆太阳

1
2025-02-12 14:24

潮汕天天瞎比划[笑着哭]

新华社

新华社

新闻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