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赢得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的“奖学金”,需要闯过几道关?

上观新闻 2025-02-10 23:19:57

北京时间2月9日凌晨,第53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落幕。经过“古典芭蕾变奏”及“现代舞规定剧目”两个单项的激烈角逐,此次组委会共颁出9份“洛桑奖学金”。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2018级芭蕾专业学生王韩熙是唯一获奖中国选手,排名第四,也是女生中分数最高的。

联络上王韩熙时,她正在前往苏黎世的火车上。回想昨夜,她依然仿佛在梦中:“得奖那一刻没有反应过来,就突然觉得身上涌起一股暖流,从脚底冲到头顶,随之而来的是很多感动和感慨,努力那么久终于有了结果。”舞台上,当金色礼花撒下来,她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早已热泪盈眶。

和世界上同级别的国际芭蕾舞赛事相比,洛桑赛事以赛程长、评分严、考核全面著称。从去年起征集参赛视频到全球分区选拔,千余名参赛选手最终仅85名佼佼者冲入决赛圈,并登上洛桑赛事的终极舞台。评奖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组别,以“古典芭蕾变奏”和“现代舞规定剧目”两个单项考核,既要考核舞台表现,还要考察基训课状态。

王韩熙在大年初四抵达洛桑,走进排练厅的那一刻,她的比赛就开始了。上海舞蹈学校校长吴洁说:“评委的考察仔细、严谨、全面。大家都是芭坛的未来之星,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和过硬的技术技能。伯仲之间,要分出高下,拼的是体力、耐力和意志力。”

排练厅里的基训课,评委会随堂观察,看选手基本功的掌握,连看两天再综合打分。古典芭蕾和现代舞课程,他们也会先看一遍,了解每个选手的所选剧目,隔一天再来看你有没有进步,考验学习能力和领悟力。从课堂到舞台,评委的目光无处不在。

这是世界顶尖新秀的比拼,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所以能笑到最后,“稳”是王韩熙的法宝。技术稳,得益于平日千百次的练习;心态稳,则源于“从心出发去跳舞”的认知。“没有想过一定要拿奖。”王韩熙坦言,“比赛前,吴校长就告诉我,音乐响起那一刻,尽情享受舞台,投入地跳、纯粹地跳。我这么做了,那些紧张、忐忑也就不见了。如果要说胜利的关键,可能就是这份'从心出发’。”

洛桑是世界芭蕾舞巨星的诞生地之一,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为全球芭蕾舞台输送有潜力的后起之秀。作为中国芭蕾舞人才的摇篮,上海舞蹈学校从去年年初就开启了校内选拔,并以最强师资阵容为王韩熙、刘媛锦等“潜力新星”保驾护航。

洛桑的比赛恰逢中国春节,为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吴洁从除夕到大年初二,不停歇地带着他们排练,从如何控制呼吸节奏到怎样迅速调动激情,事无巨细地把每个选手调整到“竞赛模式”。杨已磊、孔令琳等专业老师也陪着他们集训,有丰富赛事经验的芭蕾女神谭元元、芭蕾明星曹驰也在赛前给予鼓舞和指导。

以往,在现代舞环节的比拼,中国选手往往吃亏。古典作品从小练习,驾轻就熟,可跳现代舞作品,隔着不同文化背景,又缺乏人生阅历,年轻选手容易失分。但这次,王韩熙恰恰是在现代舞环节让评委眼前一亮。

考虑到她的均衡能力和综合素养,早在参赛前,吴洁和几位专业课老师就为她选定了古典芭蕾变奏《雷蒙达》和现代舞作品《闪电》。《雷蒙达》的清丽唯美、浪漫雅致和《闪电》的快节奏和爆发力形成强烈反差,最大程度展现其全面均衡的个人能力,就如同“黑白天鹅”的蜕变,让人惊艳。

芭蕾舞是残酷的艺术,丑小鸭长成“白天鹅”的每一步里都有汗水和泪水。就在出发比赛前一天,大年初二,家人和好友为王韩熙提前庆祝18岁生日,她在朋友圈写下给自己的祝福——感恩此刻所拥有的一切,未来将带着这份爱与勇气,在热爱的舞台上闪耀光芒。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