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建言|在新时代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

新华报业网 2025-02-11 09:31:17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丰富的形式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引领力、生命力。实践证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气韵,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更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守正创新的有生力量。新时代英语教学充分结合实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不同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有机结合,把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中国故事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新时代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程度、有力推动国家层面传播力建设的有效渠道,更是新时代英语教学实现由“结果导向”转入“过程导向”、由“被动接受”转向“参与互动”改革目标的必由之路。

进入新时代,英语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完成向学生传授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任务,而且还必须有力地担当起塑造学生语言思维,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促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高质量的教学互长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因此,过去英语教学过程中惯用的老师教、学生学,以讲解课本知识,练习教材既定的读写、听力、表达技能为主的模式显然已经落伍,亟待探索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多维教学任务,在有效拓展教学内容基础上增进课堂智慧的教学新模式。因此,把讲好中国故事有机融入英语教学应该尽快付诸教学实践。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好故事”不仅要展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体现“中国审美旨趣”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而且还必须“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作为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是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深度交往的重要媒介。新时代的英语教学在内容、方法、导向等各个方面都必须积极走出过去过分关注英语知识技能本身,相对轻视对学生文化价值引领和文化自信塑造的误区;在教学内容方面更不能一味“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而是要从取自人民现实生活的“中国故事”中汲取鲜活教学素材,以“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导向引领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技能,争当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更接地气。

事实上,不论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还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都已经将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国文化能力的培养设定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为讲好中国故事,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贯彻到英语教学全过程,进一步紧密英语教学同实际生活和日常交往的联系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性、方向性引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问题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的原则,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中国故事讲述。从基于课程标准的问题设置出发,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欲,既有利于他们在综合语言实践中潜移默化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还有助于实现英语课堂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极化,全面提升主体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在这种新的框架下,教师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集学生学习的规划者、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学生故事讲述的分享者于一身的复合体。对学生而言,将有更多机会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展示自我,围绕英语学习目标分享自己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鲜活故事,进行身临其境的英语交际。

二是全面提升教学文本内容的时代性,有力彰显英语课程的中国元素。新时代英语教学的材料文本应该尽可能凸显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一方面,通过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关于中国故事文本的互动,注入新的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学生传播中华文明,自觉实践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意识。另一方面,把师生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引入英语教学,全面拓展英语教学的文本内容,增进英语学习与时代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着力改变过去英语教学的单向度知识传授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抬头率、吸引力。

三是全面提升中国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的过程,而以中国故事为媒介则有效融合了“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不再刻板地学习,教师也不再机械地教学,而是在亲身参与中国故事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积累中外文化素养的机会,在磨砺全方位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新时代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众多具备高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力避单一化、机械化倾向,尽可能构筑富于情感交流的教学模式。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串联英语教学各项目标,实现“想讲”与“想听”、“应讲”和“能讲”有机统一。

傅敏(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0 阅读:0